蛋白尿怎么治疗
蛋白尿的治疗包括一般治疗、病因治疗、并发症防治及特殊人群注意事项。一般治疗涉及饮食调整(控制蛋白质、盐、脂肪摄入)和休息活动;病因治疗针对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如肾病综合征、慢性肾小球肾炎)和继发性肾小球疾病(如糖尿病肾病、狼疮性肾炎)采用相应药物治疗;并发症防治包括感染和血栓形成的防治;特殊人群如儿童、老年、妊娠患者有各自需注意的治疗要点。总之,需综合多方面因素进行个性化、规范化的蛋白尿治疗。
一、一般治疗
1.饮食调整
蛋白质摄入:根据肾功能情况调整蛋白质摄入量。对于肾功能正常的蛋白尿患者,可适当控制蛋白质摄入,一般建议每天每公斤体重0.81.0克优质蛋白摄入;若肾功能受损,需进一步限制蛋白质,通常每天每公斤体重0.60.8克,以优质蛋白如瘦肉、鱼类、蛋类、奶类为主,减少植物蛋白的摄入,因为植物蛋白含非必需氨基酸较多,会加重肾脏负担。例如,对于体重60公斤的肾功能正常蛋白尿患者,每天蛋白质摄入可控制在4860克左右。
低盐饮食:每日盐摄入量应控制在3克以下,避免食用咸菜、腌制品等高盐食物,因为高盐饮食会导致水钠潴留,加重高血压,进而影响肾脏血流,加重蛋白尿。例如,一份普通大小的咸菜所含盐分可能就超过了一天的限量,应尽量避免。
低脂饮食:减少油脂摄入,尤其是动物油脂,选择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植物油,如橄榄油、茶油等,每日脂肪摄入量应占总热量的2030%,过多的脂肪摄入可能会影响血脂代谢,对肾脏病情产生不利影响。
2.休息与活动:保证充足的休息,避免过度劳累。对于轻度蛋白尿患者,可进行适当的有氧运动,如散步,每周35次,每次30分钟左右,有助于增强体质,但应避免剧烈运动,剧烈运动可能会使血压升高,加重肾脏灌注不足,从而加重蛋白尿。对于病情较重的患者,需卧床休息,以减少肾脏负担。
二、病因治疗
1.原发性肾小球疾病
肾病综合征:如果是肾病综合征导致的蛋白尿,常用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等进行治疗,通过抑制免疫炎症反应来减少蛋白尿。一般起始剂量较大,然后逐渐减量。例如,泼尼松起始剂量通常为1mg/(kg·d),服用812周后开始减量。部分患者可能需要联合使用免疫抑制剂,如环磷酰胺等,环磷酰胺可以抑制细胞免疫,但可能会有骨髓抑制等副作用,使用时需密切监测血常规等指标。
慢性肾小球肾炎:对于慢性肾小球肾炎引起的蛋白尿,首先要控制血压,可选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如贝那普利等,这类药物不仅可以降低血压,还能通过降低肾小球内高压、高灌注、高滤过,减少蛋白尿,一般需要长期服用。同时,根据病情可能还会使用一些保护肾脏的药物,如中成药黄葵胶囊等。
2.继发性肾小球疾病
糖尿病肾病:首先要严格控制血糖,可通过饮食、运动和降糖药物(如胰岛素等)使血糖达标,一般空腹血糖控制在4.47.0mmol/L,餐后血糖控制在10.0mmol/L以下。同时,使用ACEI或ARB类药物来减少蛋白尿,延缓肾功能恶化。
狼疮性肾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引起的狼疮性肾炎导致蛋白尿时,主要治疗药物是糖皮质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如环磷酰胺或吗替麦考酚酯等。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起始剂量为0.51mg/(kg·d),根据病情调整剂量,免疫抑制剂的使用需根据患者具体病情和身体状况选择合适的药物,并监测药物的不良反应。
三、并发症防治
1.感染防治
蛋白尿患者由于蛋白质丢失,免疫力下降,容易发生感染。应注意保持个人卫生,预防呼吸道、泌尿道等部位的感染。一旦发生感染,需及时就医,根据感染的病原体选用合适的抗生素,但要避免使用对肾脏有损害的抗生素。例如,对于呼吸道细菌感染,可选用青霉素类抗生素,但需注意其肾功能情况调整剂量。
2.血栓形成防治
大量蛋白尿患者由于血液中抗凝因子丢失,容易发生血栓形成。对于有高凝状态的患者,可使用抗凝药物,如低分子肝素等,但使用时需密切监测凝血功能,避免出血等并发症。同时,可适当活动,促进血液循环,减少血栓形成的风险。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患者
儿童蛋白尿的治疗需更加谨慎,首先要明确病因,对于儿童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导致的蛋白尿,如肾病综合征,在使用糖皮质激素时,要注意其对儿童生长发育的影响,密切监测身高、体重等生长指标。同时,儿童的依从性较差,在用药和护理方面需要家长积极配合,保证治疗的规范性。例如,使用泼尼松时,要严格按照医嘱按时按量服用,不能随意增减剂量。
2.老年患者
老年蛋白尿患者多伴有其他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在治疗时要综合考虑多种疾病的治疗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例如,使用ACEI或ARB类药物时,要注意监测肾功能和血钾水平,因为老年人肾功能减退,容易出现高钾血症等不良反应。同时,老年患者的身体机能下降,在饮食调整和休息活动方面要更加注重个体化,根据患者的具体身体状况制定合适的方案。
3.妊娠患者
妊娠合并蛋白尿的患者需要特别关注母婴安全。首先要明确蛋白尿的病因,对于妊娠相关性蛋白尿,如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导致的蛋白尿,要密切监测血压、尿蛋白情况以及胎儿的生长发育情况。治疗上要在保障母婴安全的前提下进行,尽量选择对胎儿影响小的药物,如必要时可使用甲基多巴等降压药物来控制血压,减少蛋白尿,但需在医生的严密监测下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