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病综合征与肾炎的区别
肾病综合征与肾炎在定义、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病理特点、治疗原则和预后方面存在差异。肾病综合征由多种病因致肾小球基膜通透性增加,表现为大量蛋白尿等,儿童微小病变型常见;肾炎是肾小球炎性病变,表现为血尿等,急性多与链球菌感染后免疫反应有关。肾病综合征24小时尿蛋白定量高、低蛋白血症等,病理类型多样;肾炎尿常规有异常,肾功能渐损。肾病综合征一般治疗加激素等,急性肾炎对症及抗感染,慢性肾炎延缓肾衰。微小病变型肾病综合征儿童预后较好,急性肾炎多数预后好,慢性肾炎渐进展为肾衰。
一、定义与发病机制
肾病综合征: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以肾小球基膜通透性增加,表现为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高度水肿、高脂血症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其发病机制主要与免疫因素介导的肾小球损伤有关,比如循环免疫复合物沉积或原位免疫复合物形成,激活补体系统,导致肾小球滤过膜损伤,通透性增加,大量蛋白质漏出形成蛋白尿等。不同年龄人群均可发病,儿童肾病综合征中微小病变型较为常见,与儿童免疫系统发育特点相关。
肾炎:广义上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肾小球炎性病变,狭义上一般指原发性肾小球肾炎,是一组病因及发病机制、病理类型不尽相同,但临床表现为血尿、蛋白尿、水肿、高血压等肾小球滤过功能受损的疾病。发病机制涉及免疫反应、炎症介质参与等,不同类型肾炎发病机制有差异,如急性肾炎多与链球菌感染后引起的免疫反应有关,多见于儿童及青少年,男性相对更易在一些肾炎类型中有不同表现,但总体性别差异不是绝对主导因素,生活方式中感染等因素可能诱发肾炎。
二、临床表现差异
肾病综合征
大量蛋白尿:24小时尿蛋白定量通常超过3.5g,尿中可出现大量泡沫且不易消散,这是因为大量蛋白质从尿中丢失,导致尿液表面张力改变。不同年龄患者均可能出现,但儿童由于肾脏发育特点,微小病变型肾病综合征时大量蛋白尿表现较为典型。
低蛋白血症:血浆白蛋白低于30g/L,可出现水肿,多从眼睑、下肢等部位开始水肿,逐渐蔓延全身,儿童水肿可能因低蛋白血症导致胶体渗透压降低更易发生。同时还可伴有高脂血症,血中胆固醇、甘油三酯等升高。
肾炎
血尿:可分为肉眼血尿和镜下血尿,肉眼血尿时尿液呈洗肉水样或血色,镜下血尿则需通过显微镜检查发现尿中红细胞增多,急性肾炎患者常出现血尿,青少年及儿童相对常见,感染等诱因下易引发血尿表现。
蛋白尿:蛋白尿程度一般相对肾病综合征较轻,但也可出现不同程度的蛋白尿,蛋白尿形成机制与肾小球滤过膜损伤导致蛋白质漏出有关,不同类型肾炎蛋白尿程度有差异,如慢性肾炎患者蛋白尿可持续存在且逐渐进展。
水肿:多为眼睑、颜面水肿,晨起明显,严重时可出现下肢水肿等,高血压也是肾炎常见表现之一,部分患者会出现血压升高情况,不同年龄患者血压升高表现可能因个体差异有不同,儿童肾炎患者血压升高时需密切监测。
三、实验室检查及病理特点
肾病综合征
实验室检查:24小时尿蛋白定量明显增高,血清白蛋白降低,血脂升高。血液生化检查可明确低蛋白血症及高脂血症情况。
病理特点:不同病因导致的肾病综合征病理类型不同,如微小病变型肾病综合征光镜下肾小球基本正常,免疫荧光阴性,电镜下可见肾小球上皮细胞足突广泛融合;膜性肾病光镜下可见肾小球毛细血管壁弥漫性增厚,免疫荧光可见IgG和C3呈颗粒样在肾小球毛细血管壁沉积等,不同病理类型在不同年龄人群中分布有一定特点,儿童以微小病变型多见,成人膜性肾病等相对常见。
肾炎
实验室检查:尿常规可见红细胞、蛋白尿等,肾功能检查早期可正常,随着病情进展可能出现肌酐升高等肾功能受损表现,抗链球菌溶血素“O”等检查有助于判断是否有链球菌感染相关的肾炎,如急性肾炎患者抗“O”常升高。
病理特点:急性肾炎病理类型多为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光镜下可见肾小球细胞增生,内皮细胞和系膜细胞增生,免疫荧光可见IgG及C3呈粗颗粒状沿毛细血管壁和系膜区沉积;慢性肾炎病理类型多样,可表现为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膜性肾病等多种病理改变,不同病理类型对治疗反应及预后判断有重要意义,不同年龄患者病理特点可能因发病原因不同而有差异,儿童急性肾炎病理改变相对典型。
四、治疗原则
肾病综合征
一般治疗包括休息、优质蛋白饮食等,对于儿童患者需特别注意休息保证生长发育,饮食中蛋白质摄入要根据病情合理安排。主要治疗药物为糖皮质激素,通过抑制免疫炎症反应减少蛋白尿等,不同年龄儿童使用糖皮质激素时需注意药物可能带来的生长发育等方面影响,要密切监测。部分患者可能需要联合免疫抑制剂等治疗。
肾炎
急性肾炎主要是对症治疗,如利尿消肿、降血压等,有感染灶时需抗感染治疗,儿童患者抗感染时要选择合适药物且注意剂量等。慢性肾炎治疗主要是延缓肾功能恶化,控制血压、减少蛋白尿等,常用药物有ACEI/ARB类药物等,儿童使用时要考虑药物对生长发育的影响,需在医生指导下谨慎选择和使用。
五、预后差异
肾病综合征:微小病变型肾病综合征儿童患者预后较好,多数对糖皮质激素治疗敏感,可达到临床缓解,但有复发可能;成人膜性肾病部分患者病情进展缓慢,少数可发展为肾衰竭,不同年龄患者预后与病理类型、对治疗反应等相关,儿童患者相对成人在微小病变型预后上有一定优势,但也需关注复发等问题。
肾炎:急性肾炎多数预后良好,儿童患者痊愈率较高,少数可转为慢性肾炎;慢性肾炎病情迁延,逐渐进展为慢性肾衰竭,不同年龄患者病情进展速度有差异,儿童患者如能早期有效控制病情,可能进展相对缓慢,但也需长期随访监测肾功能等指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