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会肾衰竭
肾脏是重要排泄器官,能过滤血液等维持内环境稳定,导致肾衰竭的常见原因包括原发性肾脏疾病(如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继发性肾脏疾病(如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病)、缺血性因素(如休克、肾动脉狭窄)、药物性肾损伤(如非甾体类抗炎药、某些抗生素)、其他因素(如尿路梗阻、遗传性肾病),各类原因通过不同机制损害肾脏功能致肾衰竭,需针对不同情况采取相应措施保护肾脏。
一、肾脏的正常功能
肾脏是人体重要的排泄器官,主要功能包括过滤血液、排出代谢废物和多余水分、调节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等。正常情况下,肾脏能够高效地完成这些生理任务,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
二、导致肾衰竭的常见原因
(一)原发性肾脏疾病
1.肾小球肾炎
多种因素可引发肾小球肾炎,例如感染因素,A族β溶血性链球菌等感染后可引起免疫反应,导致肾小球损伤。在儿童中,链球菌感染后引起的急性肾小球肾炎较为常见,其发病机制与免疫复合物沉积在肾小球有关,免疫复合物激活补体系统,引发炎症反应,逐渐损害肾小球滤过功能。成人中,一些自身免疫性疾病也可导致肾小球肾炎,如狼疮性肾炎,患者自身免疫系统错误地攻击自身的肾小球组织,引起炎症和损伤,随着病情进展,会影响肾脏的滤过功能,最终可能导致肾衰竭。
2.肾病综合征
肾病综合征的主要病理改变是肾小球基底膜通透性增加,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水肿和高脂血症是其典型表现。长期大量蛋白尿会加重肾脏的负担,肾脏需要不断努力处理过多的蛋白质代谢产物,久而久之,肾脏的正常结构和功能受到破坏。例如,微小病变型肾病综合征在儿童中相对多见,其发病机制可能与淋巴细胞功能异常导致的肾小球滤过膜通透性改变有关,若病情反复不愈,可逐渐进展为肾衰竭。
(二)继发性肾脏疾病
1.糖尿病肾病
糖尿病患者长期血糖控制不佳时,高血糖会损伤肾脏的微血管,导致肾小球硬化。糖尿病病程较长的患者,肾脏的肾小球毛细血管基底膜增厚,肾小球滤过率逐渐下降。在性别方面,男性和女性糖尿病患者发生糖尿病肾病的风险并无显著差异,但总体上随着糖尿病病程延长,患病风险增加。生活方式方面,高糖、高脂饮食以及缺乏运动等不良生活方式会加重糖尿病病情,进而加速糖尿病肾病向肾衰竭发展。有糖尿病病史的患者需要严格控制血糖、血压和血脂,以延缓肾脏病变进展。
2.高血压肾病
长期高血压会使肾脏的小动脉发生硬化,肾实质缺血。高血压导致肾小球内囊压力升高,肾小球纤维化、萎缩,肾单位逐渐丧失。年龄较大的人群患高血压的概率较高,随着年龄增长,血管弹性下降,更容易出现高血压。对于高血压患者,若血压控制不理想,长期处于高血压状态,肾脏受损的风险增加。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高血压患者,都需要积极控制血压,将血压控制在合理范围(如一般建议血压控制在130/80mmHg以下),以保护肾脏功能,预防肾衰竭。
(三)缺血性因素
1.休克
各种原因引起的休克,如失血性休克、感染性休克等,会导致肾脏灌注不足。当人体发生休克时,血压下降,肾脏的血液供应减少,肾小球滤过率急剧下降。例如,大量失血导致血容量不足,肾脏的血流减少,肾脏的细胞缺血缺氧,影响其正常功能。在休克发生后的短时间内,如果不能及时纠正休克状态,肾脏的损伤可能逐渐加重,进而引发肾衰竭。对于休克患者,需要迅速恢复血容量,改善肾脏灌注,以减少肾衰竭的发生风险。
2.肾动脉狭窄
肾动脉狭窄可由多种原因引起,如动脉粥样硬化、纤维肌性发育不良等。肾动脉狭窄会导致肾脏局部缺血,肾脏为了维持灌注会激活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使血压升高,进一步加重肾脏缺血,形成恶性循环。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肾动脉狭窄在老年人中较为常见,随着年龄增长,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率增加。肾动脉狭窄患者需要及时评估病情,必要时可通过介入治疗等手段改善肾动脉血流,防止肾衰竭的发生。
(四)药物性肾损伤
1.非甾体类抗炎药
长期或大剂量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如阿司匹林、布洛芬等)可能导致肾损伤。这类药物会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前列腺素具有扩张肾血管、维持肾灌注的作用,前列腺素合成受抑制后,肾血管收缩,肾脏灌注减少。不同个体对非甾体类抗炎药的敏感性不同,老年人由于肾脏功能本身有所减退,对非甾体类抗炎药的肾毒性更敏感。在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时,需要谨慎评估患者的肾脏功能状况,避免长期大剂量使用。
2.某些抗生素
如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如庆大霉素等)具有肾毒性。其肾毒性机制主要是损害肾小管上皮细胞。不同年龄人群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肾毒性反应有所不同,儿童的肾小管功能尚未发育完全,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肾毒性更敏感。在使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时,需要密切监测肾功能,尤其是儿童和老年人等特殊人群,一旦发现肾功能异常,应及时调整用药。
(五)其他因素
1.尿路梗阻
各种原因引起的尿路梗阻,如尿路结石、前列腺增生等,可导致尿液排出受阻。梗阻上方的尿液积聚,压力升高,影响肾脏的正常功能。尿路结石在不同年龄、性别均可发生,男性前列腺增生多见于中老年男性。尿路梗阻若不及时解除,会逐渐引起肾脏积水,肾功能受损,最终可能导致肾衰竭。对于尿路梗阻患者,需要尽快解除梗阻,如通过碎石、手术等方法去除结石或解除前列腺增生等梗阻因素,以保护肾脏功能。
2.遗传性肾病
一些遗传性肾病,如多囊肾等,具有家族遗传倾向。多囊肾患者肾脏内会出现多个囊肿,随着囊肿逐渐增大,会压迫肾脏组织,破坏肾单位,导致肾功能逐渐减退。遗传性肾病在家族中有一定的发病概率,对于有遗传性肾病家族史的人群,需要进行基因检测等相关筛查,以便早期发现病情,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延缓肾衰竭的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