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小球肾炎和肾病综合征的区别
肾小球肾炎与肾病综合征在定义、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病理表现和治疗原则上各有特点。肾小球肾炎发病机制多样,临床表现有血尿、蛋白尿等,实验室检查尿液和血液有相应改变,病理表现因类型而异,治疗根据类型和病情,需考虑年龄因素;肾病综合征以大量蛋白尿等为主要表现,实验室检查尿蛋白等异常,病理因病因不同而异,治疗包括一般和药物治疗,不同年龄患者治疗有差异。
一、定义与发病机制
肾小球肾炎:是一组以肾小球损害为主的肾脏疾病,发病机制多样,可由免疫介导、感染后免疫反应、代谢性疾病等引起。例如,急性肾小球肾炎常与链球菌感染后引发的免疫反应有关,病原体成分作为抗原刺激机体产生抗体,形成免疫复合物沉积于肾小球而致病。不同年龄人群发病机制可能有差异,儿童急性肾小球肾炎多与链球菌感染后免疫反应相关,而老年人可能因基础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等导致肾小球肾炎的发病机制更为复杂。
肾病综合征:是由多种肾脏疾病引起的以大量蛋白尿(尿蛋白定量>3.5g/d)、低蛋白血症(血浆白蛋白<30g/L)、水肿和高脂血症为主要表现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其发病机制主要与肾小球滤过膜通透性增加,导致大量蛋白质从尿中丢失有关,可涉及免疫炎症反应等多种因素参与。不同性别在肾病综合征的发病上可能无明显特异性差异,但不同年龄阶段的发病原因可能不同,儿童肾病综合征多以微小病变型为主,与机体免疫发育特点相关,而中老年患者可能与继发于其他疾病如糖尿病、肿瘤等引起的肾病综合征有关。
二、临床表现
肾小球肾炎
症状:急性期可出现血尿(可为肉眼血尿或镜下血尿)、蛋白尿、水肿(多从眼睑、颜面部开始)、高血压等,部分患者可伴有乏力、腰痛等症状。不同类型的肾小球肾炎临床表现有差异,如急进性肾小球肾炎起病急骤,短期内出现少尿或无尿、肾功能急剧恶化;慢性肾小球肾炎病情迁延,逐渐出现肾功能减退。年龄方面,儿童急性肾小球肾炎血尿相对常见,且水肿可能较为明显;老年人患慢性肾小球肾炎时,肾功能减退的进展可能相对缓慢,但容易合并其他基础疾病,使病情更为复杂。
体征:水肿可表现为不同程度的眼睑、面部及下肢凹陷性水肿,高血压患者可出现血压升高的相关体征,如听诊时可能发现心尖搏动增强等。
肾病综合征
症状:大量蛋白尿导致患者尿液中泡沫增多且不易消退,低蛋白血症可引起患者乏力、纳差等全身症状,水肿可从下肢逐渐蔓延至全身,严重时可出现胸腔积液、腹腔积液等,高脂血症可无明显自觉症状,但长期高脂血症可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不同年龄患者中,儿童肾病综合征水肿往往较为突出,可能迅速出现全身严重水肿;中老年患者由于可能合并其他疾病,水肿的同时可能伴有基础疾病相关的症状,如糖尿病肾病导致的肾病综合征患者可能伴有多饮、多食、多尿等糖尿病症状。
体征:水肿是主要体征,可出现双下肢、颜面甚至全身的水肿,严重腹腔积液、胸腔积液时可表现为腹部膨隆、呼吸受限等,低蛋白血症严重时可能出现皮肤干燥、苍白等表现。
三、实验室检查
肾小球肾炎
尿液检查:血尿是常见表现,可通过显微镜观察红细胞形态,肾小球源性血尿的红细胞多呈变形红细胞;蛋白尿定量一般相对低于肾病综合征,24小时尿蛋白定量多在小于3.5g,但也可因具体病情而异;还可出现管型尿,如红细胞管型等提示肾小球源性血尿相关病变。
血液检查:肾功能检查可发现肌酐、尿素氮等升高,提示肾功能受损;急性期可能出现补体C3降低等免疫相关指标异常,如急性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患者补体C3可在8周内恢复正常。不同年龄患者的肾功能指标参考范围略有不同,儿童的肾功能发育尚未完全成熟,其肌酐、尿素氮的正常范围与成人不同;老年人由于肾功能生理性减退,基础值可能与中青年不同,所以在判断肾小球肾炎患者的肾功能时需要结合年龄因素考虑。
肾病综合征
尿液检查:24小时尿蛋白定量明显升高,常>3.5g/d;尿中可出现脂质体等。
血液检查:血浆白蛋白降低,多<30g/L;血脂检查可发现胆固醇、甘油三酯等升高;还可出现凝血因子异常,如纤维蛋白原增高、抗凝血酶Ⅲ降低等,增加患者血栓形成的风险。对于不同年龄的肾病综合征患者,在血脂异常的程度及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方面可能有差异,儿童患者长期高脂血症可能影响其生长发育,而中老年患者则更容易因高脂血症引发心血管并发症。
四、病理表现
肾小球肾炎
不同类型肾小球肾炎病理表现各异,如急性弥漫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病理表现为肾小球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和系膜细胞增生,中性粒细胞等炎性细胞浸润;膜性肾病病理表现为肾小球毛细血管基底膜弥漫性增厚,上皮下免疫复合物沉积;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病理表现为肾小球节段性硬化,系膜基质增多等。年龄因素可能影响病理表现的特点,儿童的微小病变型肾病综合征在病理上表现为肾小球基本正常,仅有足细胞足突融合等改变,与成人的微小病变型肾病综合征病理表现相似,但儿童其他类型肾小球肾炎的病理特点可能因免疫发育等因素与成人有所不同。
肾病综合征
不同病因导致的肾病综合征病理表现不同,如微小病变型肾病综合征病理上肾小球病变轻微;膜性肾病病理为基底膜增厚及免疫复合物沉积;系膜毛细血管性肾小球肾炎病理表现为肾小球系膜细胞和系膜基质弥漫重度增生,插入到肾小球基底膜和内皮细胞之间,使基底膜增厚,呈双轨征等。对于特殊人群,如老年肾病综合征患者,其病理表现可能更易合并一些其他类型的肾脏病变,需要结合具体的病理检查来明确诊断和制定治疗方案。
五、治疗原则
肾小球肾炎
治疗主要根据具体类型和病情而定,急性肾小球肾炎多为自限性疾病,以休息、对症治疗为主,如利尿消肿、控制血压等,有感染灶时可选用抗生素治疗;急进性肾小球肾炎需早期进行强化免疫抑制治疗等;慢性肾小球肾炎以延缓肾功能进展、防治并发症为主,如控制血压、减少尿蛋白等。在治疗过程中要考虑年龄因素,儿童患者在使用药物时需更加谨慎,避免使用对肾功能有较大影响的药物,而老年人由于肝肾功能减退,药物代谢和排泄能力下降,用药时需要调整药物剂量和种类,密切监测肝肾功能。
肾病综合征
一般治疗包括休息、优质蛋白饮食等;主要治疗是使用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等,如泼尼松等。对于肾病综合征患者,不同年龄的治疗反应和药物耐受性不同,儿童患者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时,部分可能出现生长发育受影响等情况,需要密切关注;中老年患者在使用免疫抑制剂时,需要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如感染、骨髓抑制等的发生风险,并且要综合考虑其基础疾病情况来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