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会肺气虚
肺气虚的发生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先天禀赋因素,如孕妇孕期体质虚弱、早产儿肺发育不成熟等;后天失养因素,如饮食不当(过度节食或挑食、嗜食生冷油腻)、起居不佳(居住环境潮湿寒冷、过度劳累)、疾病影响(反复呼吸道感染、慢性心肺疾病);年龄因素,小儿肺脏娇嫩形气未充、老年人肺脏功能衰退易出现肺气虚;性别因素对肺气虚直接影响较小但更年期女性可能受激素影响出现相关表现;生活方式因素,缺乏运动使肺气宣发肃降受影响、吸烟直接损伤肺组织导致肺气虚;病史因素,既往有严重肺部疾病史康复后易遗留肺气虚。
一、先天禀赋因素
(一)胎儿期情况
若孕妇在妊娠期间体质虚弱,存在营养不良等情况,可能会影响胎儿先天的肺气储备。例如,孕妇长期处于营养摄入不均衡状态,无法为胎儿提供充足的营养物质以支持肺脏的正常发育,导致胎儿出生后肺脏功能相对较弱,肺气虚的体质基础就已奠定。从现代医学角度看,胎儿在宫内的生长发育依赖母体的营养供应,母体营养状况会通过胎盘等结构影响胎儿各器官系统的发育,包括肺部的组织结构和功能发育。
(二)出生时情况
早产儿由于在母体内发育时间不足,肺脏等器官的发育相对不成熟。其肺组织中参与气体交换等功能的细胞及结构发育不完善,出生后肺气不足的概率相对较高。这是因为早产儿的肺表面活性物质可能分泌不足等,影响肺的正常通气和换气功能,从而容易出现肺气虚的状态。
二、后天失养因素
(一)饮食因素
1.过度节食或挑食:长期过度节食会导致机体摄入的营养物质不足,其中与肺脏功能相关的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成分缺乏。例如,缺乏蛋白质会影响肺组织的修复和维持正常功能所需的物质基础;维生素A缺乏可能影响呼吸道黏膜的完整性,进而影响肺的防御功能等,长期如此易引发肺气虚。挑食则可能导致某些关键营养物质的缺乏,如缺乏富含维生素C的蔬菜水果,会影响机体的抗氧化能力等,间接影响肺的功能,导致肺气虚。
2.嗜食生冷油腻:过多食用生冷食物,如大量生食瓜果、饮用冰镇饮品等,会损伤脾胃阳气。中医认为,脾为后天之本,肺与脾是母子关系,脾土生肺金,脾胃功能受损会影响肺气的生成。而过多食用油腻食物,会加重脾胃的运化负担,导致脾胃痰湿内生,痰湿上犯于肺,也会影响肺的正常功能,日久可致肺气虚。例如,长期嗜食油腻之品的人群,可能出现咳嗽、咳痰、气短等肺气虚相关症状,从现代医学角度看,油腻饮食可能导致血脂升高等,影响机体的血液循环,进而对肺的血液供应及气体交换等功能产生不利影响。
(二)起居因素
1.居住环境潮湿寒冷:长期居住在潮湿寒冷的环境中,人体容易受到寒湿之邪的侵袭。寒湿之邪侵犯人体后,易停滞于肺,影响肺的宣发肃降功能。例如,在南方某些梅雨季节较长的地区,居民长期处于潮湿环境中,易出现咳嗽、气短等肺气虚兼寒湿内阻的表现。从现代医学角度分析,潮湿寒冷环境可能导致呼吸道黏膜抵抗力下降,容易引发呼吸道感染等疾病,而反复的呼吸道感染会损伤肺脏功能,导致肺气虚。
2.过度劳累:包括体力过度劳累和脑力过度劳累。长期体力过度劳累会耗伤人体正气,其中肺气也会受到影响。因为体力劳动时人体的气血运行相对旺盛,长期过度消耗会使肺气耗散。脑力过度劳累则会影响人体的气血生化,因为心主神明,思虑过度耗伤心血,而气血同源,心血不足会影响肺气的生成,最终导致肺气虚。例如,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且休息不足的人群,以及长期高强度用脑工作的人群,更容易出现肺气虚相关症状,如气短、乏力、易感冒等。
(三)疾病因素
1.反复呼吸道感染:儿童时期若反复发生感冒、肺炎等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会对肺脏造成损伤。每次呼吸道感染都会消耗肺脏的正气,多次感染后肺脏功能逐渐减弱,易出现肺气虚。例如,一些经常感冒的儿童,表现为容易出汗、气短、活动后症状加重等肺气虚的表现。从现代医学角度,呼吸道感染会引起肺部炎症反应,反复的炎症刺激会影响肺组织的正常结构和功能,导致肺的通气和换气功能下降,进而出现肺气虚的病理状态。
2.慢性心肺疾病: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性心力衰竭等慢性心肺疾病的患者,病情长期迁延不愈,会导致肺脏功能逐渐受损。例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由于气道狭窄、气流受限,长期处于缺氧状态,肺的换气功能障碍,日久会出现肺气虚。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脏泵血功能减退,导致肺部淤血,影响肺的正常呼吸功能,也会逐步引发肺气虚。这些疾病会通过不同的病理机制影响肺的气血运行和功能,最终导致肺气虚的发生。
三、年龄因素
(一)小儿时期
小儿肺脏娇嫩,形气未充,相对于成人来说更容易出现肺气虚。这是因为小儿的肺脏发育尚未完善,卫外功能相对较弱,容易受到外邪侵袭,且小儿的脾胃功能也相对较弱,影响肺气的生成。例如,婴幼儿时期的小儿若经常感冒,就容易导致肺气耗散,出现肺气虚的表现,如反复感冒后出现面色苍白、气短、自汗等症状。随着年龄增长,小儿的肺脏和脾胃功能逐渐发育,但如果在儿童时期反复患病或养护不当,仍可能遗留肺气虚的体质基础。
(二)老年时期
老年人肺脏功能逐渐衰退,肺气虚较为常见。随着年龄的增加,肺组织出现生理性萎缩,肺泡弹性降低,肺的通气和换气功能下降,同时老年人的脾胃功能也逐渐减弱,影响肺气的生成和输布。例如,老年人常出现气短、活动后喘息加重、易感冒等症状,这些都与肺气虚密切相关。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衰退,卫外能力下降,更容易受到外邪侵袭,而反复的外邪侵袭会进一步损伤肺气,导致肺气虚状态加重。
四、性别因素
一般来说,性别因素对肺气虚的直接影响相对较小,但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也有体现。例如,女性在更年期前后,由于体内激素水平的变化,可能会出现一系列生理功能的调整。部分女性在更年期可能会出现肺气虚相关表现,如气短、自汗等,这可能与激素水平变化影响机体的整体气血阴阳平衡有关,进而影响肺的功能。但总体而言,性别因素不是导致肺气虚的主要决定性因素,主要还是通过影响整体的体质和脏腑功能来间接作用于肺气虚的发生。
五、生活方式因素
(一)缺乏运动
长期缺乏运动的人群,肺气的宣发肃降功能会受到影响。运动可以促进气血流通,增强肺的通气功能。缺乏运动时,人体的气血运行相对缓慢,肺的气机不畅,久而久之会导致肺气虚。例如,长期久坐办公室的人群,缺乏体育锻炼,容易出现气短、乏力等肺气虚的表现。从现代医学角度,运动可以提高心肺功能,增强呼吸肌的力量,缺乏运动则会使呼吸肌力量减弱,肺的通气量降低,影响肺的正常功能。
(二)吸烟
吸烟是导致肺气虚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烟草燃烧产生的有害物质会直接损伤肺组织,引起肺部炎症反应,破坏肺的正常结构和功能。长期吸烟的人,容易出现咳嗽、咳痰、气短等肺气虚的症状,且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肺部疾病的风险显著增加,进一步加重肺气虚的程度。烟草中的尼古丁等成分会影响肺部的纤毛运动,降低呼吸道的清除功能,使有害物质更容易在肺部堆积,损伤肺脏,导致肺气不足。
六、病史因素
既往有严重肺部疾病史的患者,如重症肺炎、肺纤维化等,在疾病恢复后容易出现肺气虚。因为这些严重疾病会对肺组织造成较大的损伤,即使疾病临床治愈,肺脏的功能也需要较长时间来恢复,且可能遗留肺气虚的状态。例如,患过重症肺炎的患者,在康复后可能仍存在气短、活动耐力下降等肺气虚的表现,这是因为肺组织在炎症损伤后,其气血生化和输布功能受到了影响,难以迅速完全恢复到正常状态,从而导致肺气虚持续存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