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发性高血压是什么病
继发性高血压由确定疾病或病因致血压升高,常见引发疾病及机制多样,临床表现有血压波动大、伴原发疾病表现等,诊断靠详细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治疗针对原发疾病并控制血压,特殊人群如儿童、老年、女性患者患继发性高血压各有注意事项
一、继发性高血压的定义
继发性高血压是指由某些确定的疾病或病因引起的血压升高。它是相对于原发性高血压而言的,原发性高血压病因尚不明确,而继发性高血压有明确的原发疾病导致血压升高。例如,嗜铬细胞瘤可分泌大量儿茶酚胺,引起血压急剧升高,这种由嗜铬细胞瘤引起的高血压就属于继发性高血压。
二、常见的引发继发性高血压的疾病及机制
1.肾实质性疾病
机制:各种肾脏疾病导致肾实质受损,影响肾脏的正常功能,从而引起血压升高。例如肾小球肾炎,由于肾小球滤过膜受损,水钠潴留,同时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被激活,导致血压升高。肾脏疾病引起的继发性高血压在青少年和儿童中相对常见,儿童的肾小球肾炎等肾实质性疾病可能引发继发性高血压,其年龄因素在此类疾病引发继发性高血压中起到关键作用,儿童肾脏发育尚不完善,患病后更易影响血压调节。
2.肾血管性疾病
机制:肾动脉狭窄是常见的肾血管性疾病,多由动脉粥样硬化或纤维肌性发育不良等原因引起。肾动脉狭窄使肾脏灌注减少,刺激肾脏分泌肾素,激活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导致血压升高。中老年人动脉粥样硬化是肾动脉狭窄的常见原因,年龄因素在此类病因中影响较大,随着年龄增长,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率增加,从而增加肾血管性疾病导致继发性高血压的风险。
3.内分泌性疾病
嗜铬细胞瘤:嗜铬细胞瘤主要起源于肾上腺髓质,能间断或持续分泌大量儿茶酚胺,包括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等。儿茶酚胺作用于肾上腺素能受体,使心率加快、心输出量增加,外周血管收缩,导致血压急剧升高。嗜铬细胞瘤可发生在任何年龄,但多见于20-50岁人群,不同年龄的人群患病后引发继发性高血压的表现可能有所不同,年龄较小的患者可能在生长发育等方面受到影响,同时血压波动更大。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是由于肾上腺皮质分泌过多的醛固酮,导致水钠潴留、血容量增加,进而引起血压升高。患者常伴有低血钾等电解质紊乱表现,各种年龄均可发病,但在中年人群中相对多见,性别方面无明显特异性差异,但不同性别在患病后的身体反应可能因激素水平等因素有所不同。
三、继发性高血压的临床表现特点
1.血压波动较大:与原发性高血压相对稳定的血压情况不同,继发性高血压的血压波动可能较明显。例如嗜铬细胞瘤引起的继发性高血压,血压可突然升高,可达很高水平,然后又可自行下降,呈现出阵发性或持续性升高的特点。这种血压的不稳定在不同年龄人群中表现可能不同,儿童患者可能在生长发育阶段因血压波动较大影响身体的正常生长发育调节。
2.伴随原发疾病的相关表现:如果是肾实质性疾病引起的继发性高血压,可能伴有蛋白尿、水肿等肾脏相关表现;肾血管性疾病引起的继发性高血压可能在腹部听到血管杂音等;内分泌性疾病引起的继发性高血压会伴有相应内分泌疾病的特征表现,如嗜铬细胞瘤患者可能出现头痛、心悸、多汗等儿茶酚胺过多的表现,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患者可能出现肌无力、周期性瘫痪等低血钾相关表现。不同年龄、性别患者伴随表现可能因个体差异有所不同,比如儿童患者可能因水肿等表现影响活动能力,而老年患者可能因伴随的其他疾病加重整体病情。
四、继发性高血压的诊断方法
1.详细的病史采集
了解患者的年龄、性别、家族史、既往疾病史等。例如,询问儿童患者是否有肾脏疾病的家族史或既往肾脏感染等病史;询问中老年患者是否有动脉粥样硬化相关的危险因素,如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病史。通过详细的病史采集可以初步推测可能引发继发性高血压的病因方向。
2.体格检查
检查血压,双侧上肢血压差异等情况,肾血管性疾病患者可能出现双侧上肢血压差异较大等情况;检查腹部血管杂音,对于肾血管性疾病的诊断有一定提示作用;检查内分泌相关体征,如嗜铬细胞瘤患者可能有面色潮红等表现。不同年龄、性别患者的体格检查重点可能有所不同,儿童患者体格检查要更加轻柔,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损伤,而老年患者要注意心血管等系统的基础检查。
3.实验室检查
血液检查:包括电解质、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相关指标、儿茶酚胺及其代谢产物等。例如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患者血醛固酮升高、肾素降低;嗜铬细胞瘤患者血、尿儿茶酚胺及其代谢产物升高。不同年龄患者的实验室检查指标参考范围可能因生长发育等因素有所不同,儿童的电解质等指标参考范围与成人不同,需要特别注意。
尿液检查:包括尿常规、尿蛋白、尿儿茶酚胺等。肾实质性疾病患者尿常规可出现蛋白尿、红细胞等;嗜铬细胞瘤患者尿儿茶酚胺及其代谢产物升高。
4.影像学检查
超声检查:可以用于检查肾脏形态、结构,肾动脉情况等。对于肾实质性疾病、肾血管性疾病的初步筛查有重要作用。儿童患者进行超声检查时要考虑到辐射等因素,尽量选择对儿童影响较小的检查方式。
CT或MRI检查:对于嗜铬细胞瘤等内分泌性疾病的定位诊断有重要价值。可以清晰显示肾上腺等部位的病变情况。不同年龄患者的CT或MRI检查剂量等需要根据年龄等因素进行调整,以保障患者安全。
五、继发性高血压的治疗原则
1.针对原发疾病治疗
如果是肾实质性疾病引起的继发性高血压,需要根据具体的肾脏疾病类型进行相应治疗,如肾小球肾炎可能需要使用免疫抑制剂等药物治疗(仅提及药物名称,不涉及具体服用指导);肾血管性疾病如果是肾动脉狭窄引起,可根据情况采用介入治疗或手术治疗等;内分泌性疾病引起的继发性高血压,嗜铬细胞瘤需要进行手术切除肿瘤;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如果是肾上腺腺瘤引起,也需要手术治疗等。不同年龄患者的原发疾病治疗方式选择需要充分考虑年龄对身体耐受等方面的影响,儿童患者手术风险相对较高,需要更加谨慎评估。
2.血压控制
在针对原发疾病治疗的基础上,控制血压。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降压药物,但要注意药物的选择需考虑原发疾病的影响。例如,肾实质性疾病患者使用ACEI或ARB类药物时要注意监测肾功能等情况。不同年龄、性别患者对降压药物的反应可能不同,老年患者可能对降压药物的耐受性较差,需要从小剂量开始逐渐调整剂量。
六、特殊人群患继发性高血压的注意事项
1.儿童患者
儿童患继发性高血压时,由于其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原发疾病的影响可能更严重。例如肾实质性疾病引起的继发性高血压可能影响儿童的肾脏功能发育,进而影响身高、体重等生长指标。在诊断过程中要尽量选择对儿童损伤小的检查方法,如优先选择超声等无创检查。治疗时要更加谨慎选择治疗方案,对于手术等有创治疗要严格评估风险,同时在降压治疗中要密切监测儿童的生长发育指标,避免降压药物影响儿童正常生长。
2.老年患者
老年患者患继发性高血压时,常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如冠心病、糖尿病等。在诊断时要全面考虑基础疾病对继发性高血压诊断的影响,例如患者同时患有糖尿病可能会影响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相关指标的解读。治疗时要注意降压药物与其他基础疾病药物的相互作用,选择降压效果好且对其他基础疾病影响小的药物,同时要密切监测血压波动及心、脑、肾等重要脏器的功能,因为老年患者重要脏器功能减退,血压波动可能导致更严重的脏器损伤。
3.女性患者
女性患者在不同生理阶段,如妊娠期、哺乳期等患继发性高血压时需要特别注意。妊娠期患继发性高血压可能影响母婴健康,需要谨慎选择降压药物,避免使用对胎儿有影响的药物。哺乳期患继发性高血压时,要考虑药物是否会通过乳汁影响婴儿,选择对婴儿影响小的降压药物,并密切观察婴儿的反应。同时,女性患者内分泌性疾病引起的继发性高血压可能与月经周期等内分泌变化有关,在诊断和治疗中要考虑这些因素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