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炎洗肉水样小便
肾炎洗肉水样小便一般是由炎症损伤血管、免疫复合物沉积、高血压影响等原因引起。
1.炎症损伤血管
肾脏发生炎症反应,炎症细胞浸润、炎症介质释放,会对肾脏的血管造成损伤,使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加,红细胞外渗进入尿液,进而出现洗肉水样小便。
2.免疫复合物沉积
肾炎常与免疫因素有关,免疫复合物在肾脏沉积,激活补体系统,引发一系列免疫反应,损伤肾脏组织,包括肾小球毛细血管等,导致红细胞漏出到尿液中。
3.高血压影响
部分肾炎患者伴有高血压,长期高血压会加重肾脏负担,损伤肾脏血管,使血管壁变薄、弹性下降,容易破裂出血,红细胞进入尿液,造成洗肉水样小便。
4.感染诱发加重
身体其他部位的感染,如呼吸道感染、泌尿系统感染等,可能诱发或加重肾炎病情,导致肾脏炎症反应加剧,滤过膜损伤更严重,血尿症状更加明显,出现洗肉水样小便。
患者可以采取卧床休息、饮食调整、控制血压、避免感染等措施处理。
1.卧床休息
在出现洗肉水样小便等肾炎急性症状时,应卧床休息,减少活动量,减轻肾脏负担,有利于肾脏组织的修复和炎症的控制。待症状缓解后,可逐渐增加活动量。
2.饮食调整
遵循低盐、优质低蛋白饮食原则。低盐饮食可减轻水肿和高血压症状,一般每日盐摄入量不超过3克;优质低蛋白饮食可选择瘦肉、鱼类、蛋类、牛奶等优质蛋白质,减少植物蛋白摄入,如豆类及其制品,以减轻肾脏代谢负担。
3.控制血压
若伴有高血压,需遵医嘱按时服用降压药物,如雷米普利片、硝苯地平控释片、非洛地平缓释片等,将血压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一般目标血压为130/80mmHg以下,以保护肾脏功能,减少血尿等并发症的发生。
4.避免感染
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避免去人员密集的场所,预防呼吸道感染;保持会阴部清洁,多饮水、勤排尿,预防泌尿系统感染,防止因感染加重肾炎病情。
一旦发现尿液呈洗肉水样,尤其是伴有水肿、高血压、乏力等症状时,应立即就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