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消化道出血最常见的病因是消化性溃疡,约占所有病因的40%-50%,其发病机制是胃酸和胃蛋白酶对黏膜自身消化致溃疡侵蚀血管出血,相关因素有溃疡底部血管受侵蚀、不同年龄段和性别差异、不良生活方式及未规范治疗等;此外上消化道出血还可由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约占20%-25%)、急性糜烂出血性胃炎(约占10%-25%)、上消化道肿瘤(约占5%-10%)等引起,但消化性溃疡仍是最常见病因
消化性溃疡包括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是上消化道出血最常见的病因,约占所有病因的40%-50%。其发病机制主要是胃酸和胃蛋白酶对黏膜的自身消化作用,当溃疡侵蚀周围或深处的血管时,就会引起出血。
消化性溃疡导致出血的相关因素及机制
从病理角度看,溃疡底部的血管受到侵蚀,如十二指肠溃疡多侵蚀胃十二指肠动脉,胃溃疡多侵蚀胃左动脉等。在年龄方面,不同年龄段人群消化性溃疡的发生率有差异,一般中年人群相对高发,但各年龄段都可能患病。性别上,男性患消化性溃疡的几率略高于女性。生活方式方面,长期吸烟、饮酒、饮食不规律等因素会增加消化性溃疡的发生风险,进而增加出血的可能性。有消化性溃疡病史的人群,若未规范治疗或病情控制不佳,更容易出现出血并发症。
除消化性溃疡外,上消化道出血还可能由其他病因引起,比如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多由肝硬化等疾病导致门静脉高压引起,此类病因约占20%-25%;急性糜烂出血性胃炎,常因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大量饮酒等因素引起,约占10%-25%;上消化道肿瘤,如胃癌、食管癌等,也可导致上消化道出血,约占5%-10%等,但消化性溃疡仍是最常见的病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