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肌无力的严重程度是如何划分
重症肌无力是一种获得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其严重程度主要根据临床症状进行划分,包括Ⅰ型、ⅡA型、ⅡB型、Ⅲ型、Ⅳ型和Ⅴ型。此外,还可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分为肌无力危象、胆碱能危象和反拗危象。重症肌无力的预后与多种因素有关,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合理治疗可以提高预后。儿童、老年人、孕妇和哺乳期妇女重症肌无力患者的治疗需要特殊考虑。
1.临床分型:
Ⅰ型:为单纯眼肌型,表现为部分或全身骨骼肌肉在活动后出现疲劳无力,如眼皮下垂、复视、斜视等,症状在休息后可缓解或减轻。
ⅡA型:四肢肌群常首先受累,表现为下肢无力,如上楼困难、蹲下后起立困难等,上肢无力则表现为举臂困难、梳头无力等。
ⅡB型:全身骨骼肌肉均可累及,除上述四肢肌群无力外,还可出现咀嚼无力、吞咽困难、饮水呛咳、声音嘶哑等症状。
Ⅲ型:病情较重,除上述症状外,可出现呼吸肌无力,导致呼吸困难,甚至呼吸衰竭。
Ⅳ型:病情最严重,患者除呼吸肌无力外,还可出现肌无力危象,即呼吸肌和吞咽肌无力,危及生命。
2.Osserman分型:
Ⅰ型:眼肌型,病变仅局限于眼部肌肉。
ⅡA型:轻度全身型,四肢肌群轻度无力,生活能自理,无咀嚼、吞咽和构音障碍。
ⅡB型:中度全身型,四肢肌群中度无力,生活部分自理,咀嚼、吞咽和构音困难。
Ⅲ型:急性重症型,起病急,进展快,多在数周至数月内出现呼吸肌和延髓肌无力,导致呼吸困难和吞咽困难。
Ⅳ型:迟发重症型,常起病隐匿,多在2年内逐渐进展为全身型肌无力。
Ⅴ型:肌萎缩型,病变后期,肌肉出现萎缩。
3.重症肌无力危象:
肌无力危象:由于抗胆碱酯酶药物剂量不足引起,患者出现呼吸肌无力,呼吸困难,甚至呼吸衰竭。
胆碱能危象:由于抗胆碱酯酶药物过量引起,患者出现乙酰胆碱蓄积,出现毒蕈碱样症状,如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多汗、流涎、流泪、瞳孔缩小、心率减慢等。
反拗危象:由于患者对抗胆碱酯酶药物不敏感引起,患者症状无改善,甚至加重。
4.治疗:
药物治疗:如胆碱酯酶抑制剂、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
胸腺切除:适用于伴有胸腺肿瘤或胸腺瘤的患者。
血浆置换:适用于病情危象或肌无力危象的患者。
免疫球蛋白:适用于病情危象或肌无力危象的患者。
5.预后:
重症肌无力的预后与多种因素有关,如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法、患者年龄等。
一般来说,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合理治疗可以提高重症肌无力的预后。
部分患者经治疗后可完全缓解,部分患者可缓解,但容易复发,部分患者可能进展为重症肌无力危象,甚至死亡。
6.特殊人群:
儿童重症肌无力:儿童重症肌无力的临床表现与成人相似,但症状相对较轻,预后较好。
老年人重症肌无力:老年人重症肌无力的症状相对较轻,但容易合并其他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预后较差。
孕妇重症肌无力:孕妇重症肌无力的病情可能会加重,需要密切监测和治疗。
哺乳期重症肌无力:哺乳期妇女可以使用胆碱酯酶抑制剂、免疫抑制剂等药物治疗重症肌无力,但需要停止哺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