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消化道出血的护理问题及护理措施
上消化道出血有潜在体液不足、活动无耐力、窒息危险、恐惧等护理问题,相应护理措施包括病情观察(监测生命体征和出血情况)、体位护理(平卧位头偏向一侧)、饮食护理(出血期禁食,停止后逐渐过渡饮食)、心理护理(安抚恐惧情绪)、用药护理(观察药物疗效及不良反应)、基础护理(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预防并发症)
一、上消化道出血的护理问题
1.潜在的体液不足:与上消化道出血导致血容量丢失有关,年龄较小的患儿可能因血容量相对较少,体液不足的影响更显著,如婴幼儿可能出现囟门凹陷、皮肤弹性差等表现;老年人则可能因机体代偿能力相对较弱,更容易出现血压下降、心率加快等循环灌注不足的情况。
2.活动无耐力:与出血导致机体缺氧有关,不同年龄人群表现有所差异,儿童可能表现为玩耍时容易疲劳、精神萎靡;成年人则可能在日常活动中如行走、简单家务劳动后就感到明显乏力;老年人可能在轻微活动后就出现气喘、心悸等不适。
3.有窒息的危险:与呕血时血液反流至气道有关,尤其对于意识不清的患者,风险更高,儿童若发生上消化道出血且呕吐时,因气道保护能力相对较弱,更容易发生窒息;老年人若同时合并意识障碍或吞咽功能减退,也增加了窒息的风险。
4.恐惧:与突然发生上消化道出血、对疾病预后担忧有关,各年龄人群均可出现,但儿童可能因对疾病的认知不足,恐惧表现更具特殊性,如哭闹不安等;成年人可能表现为焦虑、紧张等情绪;老年人可能因对健康的重视程度较高,恐惧心理更为明显。
二、上消化道出血的护理措施
1.病情观察
生命体征监测:持续监测患者的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生命体征,对于儿童要密切关注心率、血压的变化情况,因为儿童心血管系统代偿能力有限,微小的血容量变化可能导致较明显的生命体征改变;老年人则要注意血压波动,及时发现休克等严重情况。每15-30分钟测量一次,若病情稳定可适当延长测量间隔。同时观察患者的意识状态,如儿童是否清醒、反应是否灵敏,老年人是否出现嗜睡、烦躁等意识改变。
出血情况观察:观察呕血及黑便的颜色、量、次数。例如,若呕血为鲜红色,提示出血速度较快、出血量大;黑便呈柏油样则提示上消化道出血,需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量,对于儿童要注意准确测量液体的摄入和排出量,老年人要关注肾功能情况,因为出血可能导致肾灌注不足。
2.体位护理
患者应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这样可以防止呕血时血液反流引起窒息。对于儿童,要确保头部偏向一侧的姿势舒适且安全,避免压迫;老年人若有颈椎疾病等情况,要注意头部摆放的合适位置,既保证不发生窒息,又避免加重颈椎损伤。
3.饮食护理
在出血期间需禁食,出血停止后可逐渐给予温凉、清淡、无刺激性的流质饮食,如米汤等,然后根据患者情况逐渐过渡到半流质饮食、软食。儿童在饮食过渡时要注意食物的温度和质地,避免过烫、过硬的食物刺激消化道;老年人要考虑其消化功能相对较弱,饮食过渡要更加缓慢,且要保证营养的均衡。
4.心理护理
针对患者的恐惧心理进行安抚,向患者及家属解释病情和治疗措施,给予心理支持。儿童可通过亲切的态度、玩具等方式安抚情绪;成年人可通过耐心沟通缓解其担忧;老年人则要以温和、关怀的方式进行心理疏导,让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5.用药护理
遵医嘱使用止血药物等,注意观察药物的疗效及不良反应。例如使用生长抑素等药物时,要观察患者的出血情况是否得到控制,同时关注老年人的肝肾功能,因为老年人药物代谢能力下降,更易出现药物相关不良反应。
6.基础护理
保持患者皮肤清洁干燥,及时更换被血液污染的衣物和床单,预防压疮等并发症。对于儿童要选择柔软的床单,定期翻身;老年人要注意翻身的频率和力度,避免损伤皮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