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型糖尿病的并发症有哪些
糖尿病的并发症包括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神经病变和糖尿病足,分别有其发病机制及对不同人群的影响,糖尿病肾病主要因高血糖致代谢紊乱等,一般人群早期无症状,后期有蛋白尿等,老年及儿童患者情况不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由高血糖致视网膜血管病变,一般人群早期视力无明显变化,妊娠期及青少年患者有其特殊影响;糖尿病神经病变与代谢紊乱等有关,一般人群有周围和自主神经病变表现,老年及儿童患者有不同特点;糖尿病足由神经病变致感觉减退、血管病变致血供减少及感染等引起,一般人群足部有破损等,老年及吸烟的糖尿病足患者有其特殊情况。
一、糖尿病肾病
1.发病机制:主要与高血糖导致的代谢紊乱、肾血流动力学改变等相关,长期高血糖使肾小球滤过膜损伤,引起蛋白尿等表现。
2.对不同人群影响:
一般人群:早期可能无明显症状,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蛋白尿、水肿、高血压等,最终可能发展为肾功能衰竭。
特殊人群:老年患者可能合并其他基础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等,会加重病情发展;儿童糖尿病患者若血糖控制不佳,也可能逐渐出现糖尿病肾病相关表现,影响生长发育及肾功能。
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1.发病机制:高血糖引起视网膜血管病变,包括微血管瘤形成、出血、渗出、新生血管形成等。
2.对不同人群影响:
一般人群:早期可能视力无明显变化,随着病变进展可出现视力下降、视物模糊、失明等。
特殊人群: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若血糖控制不佳,易出现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且进展可能较快,影响母婴健康;青少年糖尿病患者病程较长时也可能出现视网膜病变,影响其正常生活和学习。
三、糖尿病神经病变
1.发病机制:主要与代谢紊乱、血管损伤、神经营养因子缺乏等有关,可累及周围神经、自主神经等。
2.对不同人群影响:
一般人群:周围神经病变可表现为手足麻木、刺痛、感觉减退等;自主神经病变可出现胃肠功能紊乱(如便秘、腹泻)、心血管自主神经功能异常(如静息性心动过速、直立性低血压)等。
特殊人群:老年糖尿病患者神经病变发生率较高,且症状可能更不典型,易被忽视;儿童糖尿病患者出现神经病变相对较少,但长期高血糖也可能对神经发育产生潜在影响。
四、糖尿病足
1.发病机制:神经病变导致感觉减退、血管病变导致下肢血供减少,加上感染等因素引起足部溃疡、感染、坏疽等。
2.对不同人群影响:
一般人群:足部出现皮肤破损、感染、溃疡等,严重时可导致足部坏疽需要截肢等。
特殊人群:老年糖尿病患者由于下肢血管及神经病变更明显,发生糖尿病足的风险较高,且伤口愈合能力较差;糖尿病足患者中若有吸烟史者,会加重血管病变,不利于病情控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