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于正常人血糖多少算低血糖症
低血糖症有不同定义及血糖阈值,成年人空腹血糖低于2.8mmol/L为低血糖,糖尿病患者≤3.9mmol/L可诊断;特殊人群低血糖有特点,儿童婴儿和儿童空腹血糖低于2.2mmol/L可考虑低血糖症且新生儿易发生,老年人调节能力弱、表现不典型、恢复慢,糖尿病患者中合并肝肾功能不全和长期卧床者更易低血糖需特殊对待。
一、低血糖症的定义及血糖阈值
低血糖症是指成年人空腹血糖浓度低于2.8mmol/L。糖尿病患者血糖值≤3.9mmol/L即可诊断为低血糖。
(一)成年人低血糖阈值依据
正常人体血糖的稳定依靠多种调节机制,当成年人空腹状态下血糖低于2.8mmol/L时,体内的糖代谢平衡被打破,会出现一系列交感神经兴奋及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的表现,如心悸、出汗、震颤、焦虑、认知障碍、抽搐甚至昏迷等,这是基于大量临床研究及生理学观察得出的界定标准。
(二)糖尿病患者低血糖阈值考量
糖尿病患者由于疾病本身及可能使用降糖药物等因素,其血糖调节能力较正常人更弱。当血糖值≤3.9mmol/L时,就容易出现低血糖相关症状,这是因为糖尿病患者自身血糖波动的耐受性降低,即使血糖处于相对正常人不算很低的水平,也会引发不适反应,该标准是结合糖尿病患者的疾病特点、治疗情况等多方面因素经临床验证确定的。
二、特殊人群的低血糖情况特点
(一)儿童人群
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其糖代谢特点与成人不同。婴幼儿低血糖可能没有典型的交感神经兴奋表现,更多表现为嗜睡、喂养困难、呼吸暂停等非特异性症状。儿童低血糖的阈值也有所不同,一般认为婴儿和儿童空腹血糖低于2.2mmol/L可考虑低血糖症,但具体还需结合年龄、基础疾病等综合判断。例如新生儿由于肝糖原储备少,更容易发生低血糖,需要密切监测血糖,因为低血糖可能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
(二)老年人群
老年人各器官功能衰退,尤其是肝脏的糖异生功能、肾脏的排泄功能等下降,对血糖的调节能力减弱。老年人低血糖的阈值与成年人有所不同,而且老年人发生低血糖时临床表现不典型,可能仅表现为精神状态改变、认知障碍、跌倒等,有时容易被忽视。老年人一旦发生低血糖,恢复相对较慢,且可能带来更严重的后果,如诱发心脑血管事件等,所以对于老年人群要更加关注血糖监测,避免低血糖的发生。
(三)糖尿病患者中的特殊情况
1.合并肝肾功能不全的糖尿病患者:由于肝肾功能异常,药物代谢及血糖调节相关的生理过程受到影响,更容易发生低血糖,且低血糖发生后恢复时间长,需要更谨慎地调整降糖方案,严格控制血糖在合适范围(一般可适当放宽血糖控制目标,避免过低血糖发生)。
2.长期卧床的糖尿病患者:活动量少,对血糖的消耗减少,在使用降糖药物时需要密切监测血糖,因为即使血糖处于常规认为的非低血糖范围,也可能因活动少等因素引发低血糖,要根据其实际情况调整降糖药物剂量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