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消化道出血是什么引起的
上消化道出血的常见病因包括消化性溃疡(中老年人易患且与胃肠黏膜防御修复功能减退、幽门螺杆菌感染、不良生活方式有关)、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多发生在肝硬化患者,与门静脉高压、肝硬化病史、不良生活方式有关)、急性糜烂出血性胃炎(由应激、药物、酒精等引起,老年人及长期大量饮酒、长期服用损伤胃黏膜药物人群易患)、上消化道肿瘤(随年龄增长发生率升高,与长期不良饮食习惯有关)、血管畸形(较为少见,与先天发育等因素有关,不同年龄层均可发生)
一、消化性溃疡
消化性溃疡是上消化道出血常见的病因之一。其中,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较为常见。溃疡可侵蚀黏膜下血管,导致血管破裂出血。例如,相关研究表明,在因上消化道出血就诊的患者中,约有40%-50%是由消化性溃疡引起。在不同年龄层中,消化性溃疡的发生率有所不同,一般来说,中老年人相对更易患消化性溃疡从而引发上消化道出血,这可能与中老年人胃肠黏膜防御修复功能减退以及可能存在的幽门螺杆菌感染等因素有关;在生活方式方面,长期吸烟、饮酒、饮食不规律等也会增加消化性溃疡的发生风险,进而增加上消化道出血的可能性。
二、食管胃底静脉曲张
多发生在肝硬化患者身上。肝硬化会导致门静脉高压,进而使食管胃底的静脉回流受阻,血管扩张、迂曲形成静脉曲张。当这些曲张的静脉破裂时,就会引起大量出血,这是上消化道出血的严重病因之一。对于有肝硬化病史的人群,尤其是男性患者(肝硬化的发生与性别有一定关联,男性患肝硬化的风险相对可能稍高一些),若存在长期大量饮酒等不良生活方式,会进一步加重肝脏损伤,增加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风险。
三、急性糜烂出血性胃炎
常因应激、药物、酒精等因素引起。应激状态如严重创伤、大手术、大面积烧伤等,会导致胃黏膜急性糜烂和出血;某些药物如非甾体类抗炎药(长期服用此类药物的人群需格外注意),会损伤胃黏膜屏障,引起出血;大量饮酒也可直接刺激胃黏膜,导致急性糜烂出血性胃炎从而引发上消化道出血。在年龄方面,老年人由于机体各器官功能衰退,对药物和应激的耐受能力较差,更容易发生急性糜烂出血性胃炎导致上消化道出血;在生活方式上,长期大量饮酒的人群以及长期服用可能损伤胃黏膜药物的人群是高危人群。
四、上消化道肿瘤
如食管癌、胃癌等。肿瘤生长过程中会侵蚀周围血管,导致出血。随着年龄的增长,上消化道肿瘤的发生率逐渐升高,所以老年人相对更易因上消化道肿瘤引发出血;在生活方式方面,长期不良的饮食习惯,如长期食用腌制、烟熏食物等,会增加上消化道肿瘤的发生风险,进而增加上消化道出血的可能性。
五、血管畸形
如Dieulafoy病等,是较为少见但也可引起上消化道出血的原因。血管畸形的发生与先天发育等因素有关,不同年龄层均可发生,但相对来说在一些没有明显基础疾病的人群中也可能出现,其具体发病机制与血管的异常结构导致容易破裂出血有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