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总管结石了怎么办
胆总管结石的诊断包括有腹痛、黄疸、发热等临床表现及血常规、肝功能等实验室检查和腹部超声、CT、MRCP等影像学检查;治疗方式有创伤较小的ERCP取石、创伤较小恢复快的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及适用于复杂情况的传统开腹胆总管切开取石术;治疗后需注意饮食清淡易消化、定期复查及观察自身症状,不同年龄、性别等特殊人群有相应注意要点。
一、胆总管结石的诊断
1.临床表现:患者可能出现腹痛,多为右上腹或上腹部隐痛、胀痛或绞痛,可向右肩部或背部放射;还可能有黄疸,表现为皮肤、巩膜黄染;部分患者会有发热等感染表现。不同年龄、性别患者表现可能有差异,儿童胆总管结石相对少见,若发生则腹痛、黄疸等表现可能更不典型;女性在妊娠等特殊生理状态下可能因激素等影响导致结石相关症状表现不同。
2.辅助检查: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可提示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升高,提示可能存在感染;肝功能检查可发现胆红素升高,以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反映胆道梗阻情况。
影像学检查:腹部超声是首选检查方法,可发现胆总管内强回声团,后伴声影,能显示结石的部位、大小等;CT及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可更清晰地显示胆管系统,明确结石的位置、数量及胆管扩张情况等。
二、胆总管结石的治疗方式
1.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取石:通过内镜经十二指肠乳头插入导管,注入造影剂显示胆管系统,找到结石后用取石网篮等将结石取出。这种方法创伤相对较小,对于合适的患者是常用的治疗手段。对于不同年龄患者,儿童由于胆道结构特点,操作需更精细;老年患者可能合并其他基础疾病,需评估其心肺功能等情况以确定是否适合该操作。
2.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通过腹腔镜进行胆总管切开,取出结石,然后可根据情况放置T管引流等。该手术创伤较传统开腹手术小,恢复相对较快。对于女性患者,尤其要考虑美观等因素,腹腔镜手术有优势;不同年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受自身身体状况影响,老年患者恢复可能相对慢些。
3.传统开腹胆总管切开取石术:适用于一些复杂情况的胆总管结石患者,如结石巨大、合并胆管狭窄等。目前应用相对内镜及腹腔镜手术较少,但在某些特定情况下仍有其价值。
三、胆总管结石治疗后的注意事项
1.饮食方面:术后应逐渐恢复饮食,开始以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为主,如米粥、面条等,避免高脂、高胆固醇食物,如油炸食品、动物内脏等,以防诱发胆道疾病复发。不同年龄患者饮食要求有差异,儿童要保证营养均衡且避免难以消化的食物;老年患者要注意饮食易于消化吸收,同时保证足够营养。
2.定期复查:术后需定期进行腹部超声等检查,监测胆管情况,看是否有结石复发等情况。不同患者复查间隔时间可能不同,一般建议术后短期内(如1-3个月)复查,之后根据情况延长间隔时间。
3.观察自身症状:患者要注意观察自身有无腹痛、黄疸、发热等症状,若出现应及时就医。特殊人群如妊娠期女性,要密切关注自身及胎儿情况,因为任何异常都可能对妊娠产生影响;老年患者自身感觉可能不敏锐,更要留意身体细微变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