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消化道出血的治疗原则
上消化道出血的急救处理包括一般急救措施如采取平卧位抬高下肢、禁食;补充血容量,建立静脉通道,根据情况选晶体液或胶体液,按血红蛋白和收缩压情况决定输血;药物止血用抑酸剂、生长抑素及其类似物;内镜下止血针对不同出血情况采用套扎术等;病因治疗针对消化性溃疡、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等分别处理;经内科治疗无效等情况考虑手术治疗,手术需评估患者状况。
一、一般急救措施
1.体位与监测:患者应采取平卧位并将下肢抬高,保持呼吸道通畅,避免呕血时血液吸入引起窒息,需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如心率、血压、呼吸、血氧饱和度等,以及观察呕血与黑便情况。对于老年患者,由于其生理机能减退,生命体征变化可能不典型,更需严密监测;有基础心血管疾病的患者,生命体征的细微变化可能预示病情恶化。
2.禁食:暂时禁食,等待进一步评估和治疗,防止进食后刺激胃酸分泌,加重出血。
二、补充血容量
1.补液选择:立即建立静脉通道,尽快补充血容量。可先输入平衡液或葡萄糖盐水等晶体液,快速恢复有效循环血容量。严重出血时可能需要输入胶体液,如白蛋白等。对于老年人,要注意输液速度和量,避免过快过多输液导致心肺功能负担加重;有糖尿病的患者,需注意晶体液中葡萄糖的含量对血糖的影响。
2.输血指征:当血红蛋白低于70g/L、收缩压低于90mmHg时,应考虑输血,补充红细胞,纠正贫血和休克。
三、止血措施
1.药物止血
抑酸剂:常用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等,通过抑制胃酸分泌,提高胃内pH值,促进血小板聚集和凝血因子发挥作用,有利于止血。研究表明,奥美拉唑能有效降低胃内酸度,减少再出血风险。
生长抑素及其类似物:如奥曲肽等,可减少内脏血流量,降低门静脉压力,从而达到止血目的。适用于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等情况。
2.内镜下止血
对于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可采用内镜下套扎术或注射硬化剂等方法止血。这是目前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重要手段,能直接针对出血部位进行止血。
对于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如消化性溃疡出血等,可在内镜下进行止血钳夹闭、电凝止血等操作。
四、病因治疗
1.消化性溃疡:如果是消化性溃疡导致的出血,在止血后需要进一步针对幽门螺杆菌进行治疗,如采用质子泵抑制剂联合铋剂和两种抗生素的四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防止溃疡复发再出血。对于老年消化性溃疡患者,要注意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等可能诱发溃疡的因素,必要时调整用药。
2.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如果是肝硬化导致的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需要针对肝硬化进行综合治疗,如改善肝功能、预防并发症等。对于儿童患者,若出现上消化道出血,需首先排查是否存在先天性血管畸形等少见病因,并根据具体病因进行相应处理。
五、手术治疗
1.手术指征:经积极内科治疗仍大量出血不止、危及生命;或存在严重基础疾病无法通过内科治疗控制出血等情况时,需考虑手术治疗。例如,对于反复大量出血的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患者,在合适时机可能需要进行外科手术或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等。但手术风险较高,需要充分评估患者的全身状况和基础疾病等因素,尤其对于老年、体质较弱的患者,要谨慎权衡手术利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