髌骨不稳定是怎么回事
髌骨不稳定是膝关节常见疾病,指髌骨活动中偏离正常位置、有异常移动或脱位倾向。解剖因素上,股骨髁间凹发育不良、髌骨自身形状大小异常及不同人群解剖差异可致其不稳定;生物力学因素中,股四头肌力量不平衡、长期特定运动、外伤病史会增加风险;临床表现为膝关节前方疼痛、打软腿等,不同年龄性别表现有差异;诊断靠体格检查和影像学检查,不同人群检查有特点;治疗分轻度非手术和严重手术,预防要运动前热身、选合适装备等,不同人群预防措施不同。
一、解剖因素相关
正常膝关节中,髌骨的位置依赖于股骨髁间凹的形态、髌骨周围的肌腱和韧带结构来维持稳定。从解剖结构看,股骨髁间凹发育不良,比如股骨外髁发育不足等情况,会使髌骨在屈伸过程中更容易向外移位。另外,髌骨自身的形状、大小异常,也可能影响其稳定性,例如髌骨高位等情况。不同年龄、性别的人群解剖结构存在差异,比如青少年骨骼还在发育阶段,若存在股骨髁间凹发育问题更容易出现髌骨不稳定;女性由于骨盆结构等因素,膝关节周围肌肉力量分布与男性有别,相对更易发生髌骨不稳定。
二、生物力学因素相关
膝关节在屈伸活动时,股四头肌、髌腱、内外侧支持带等结构共同作用维持髌骨稳定。当股四头肌力量不平衡时,比如股内侧肌萎缩,就会导致髌骨向外的拉力增大,从而引发髌骨不稳定。生活方式方面,长期从事一些需要频繁膝关节屈伸、扭转的运动,如舞蹈、足球等,会增加髌骨不稳定的发生风险。有膝关节外伤病史的人群,可能导致髌骨周围的韧带、肌腱等结构损伤,进而影响髌骨的稳定性,比如曾经有膝关节脱位等外伤史,后续发生髌骨不稳定的概率会增加。
三、临床表现相关
患者主要表现为膝关节前方疼痛,尤其在上下楼梯、蹲起等动作时疼痛加重。还可能出现膝关节打软腿的情况,感觉膝关节无力,有即将摔倒的感觉。部分患者可感觉到髌骨有异常的移动,比如在屈膝时髌骨向外移位等。不同年龄的患者,临床表现可能有所差异,儿童患者可能以膝关节疼痛、活动受限为主,而成年患者除了疼痛外,打软腿等症状可能更明显。女性患者在生理期等特殊时期,由于激素水平变化等因素,可能会使疼痛等症状有所加重。
四、诊断方法相关
一般通过体格检查初步判断,比如抽屉试验、髌骨研磨试验等。还会借助影像学检查,像膝关节X线检查可以观察髌骨与股骨髁的对位关系等情况;磁共振成像(MRI)检查能更清晰地看到髌骨周围软组织、韧带等结构的情况,有助于明确髌骨不稳定的具体原因和损伤程度。不同年龄、性别的患者在影像学表现上可能有一定特点,例如儿童患者的骨骼发育情况在X线片上更易观察,女性患者由于生理结构特点在MRI检查时需注意与一些生理性结构差异区分。
五、治疗与预防相关
治疗方面,对于轻度的髌骨不稳定,可以先采取非手术治疗,如进行股四头肌力量训练,增强股内侧肌等肌肉力量来稳定髌骨;佩戴髌骨支具等限制髌骨异常活动。对于严重的髌骨不稳定可能需要手术治疗,如髌股关节重建手术等。预防方面,在运动前要充分热身,运动时选择合适的运动装备,避免长期过度进行对膝关节髌骨压力大的运动。不同人群预防措施也有差异,儿童要注意正确的生长发育过程中的运动习惯培养,避免过度运动损伤膝关节;女性在选择运动方式时要考虑自身膝关节特点,合理安排运动强度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