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椎间盘突出症症状
腰椎椎间盘突出症常见症状包括腰背部疼痛(多数先出现,程度不一,劳累等后加重,不同人群表现有差异,腰部负荷大人群易出现)、下肢放射性疼痛(突出椎间盘刺激或压迫神经根致,疼痛部位有规律,不同年龄人群表现有别,有相关家族史或外伤史人群风险高)、下肢麻木(麻木区域与受压神经根支配区一致,不同年龄人群表现有差异,孕期女性易出现)、下肢无力(影响行走功能,不同年龄患者表现不同,长期缺乏运动等人群易发生)、间歇性跛行(行走一段距离后症状加重需休息,年龄大及长时间站立行走工作人群易出现)。
1.腰背部疼痛:这是腰椎椎间盘突出症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多数患者先出现腰背部疼痛,疼痛程度不一,有的较为轻微,仅表现为腰部的酸胀不适感,有的则较为剧烈,呈刺痛或灼痛样。疼痛可在劳累后、长时间站立或行走后加重,休息后可有所缓解。不同年龄、性别患者腰背部疼痛的表现可能略有差异,比如年轻患者可能因长期不良姿势或运动损伤等诱因导致疼痛突然发作,而中老年患者可能因椎间盘退变等基础因素,疼痛呈慢性进展性。长期伏案工作、重体力劳动者等腰部负荷较大的人群,更易出现腰背部疼痛症状。
2.下肢放射性疼痛:当突出的椎间盘刺激或压迫神经根时,患者会出现下肢放射性疼痛。疼痛可从臀部开始,逐渐放射至大腿后侧、小腿外侧、足背或足底等部位。疼痛性质多为酸痛、刺痛或麻木样疼痛。例如,腰椎间盘突出症压迫坐骨神经时,患者常出现从腰部向一侧臀部、大腿后方、小腿外侧直至足部的放射性疼痛。性别差异方面,一般无明显特殊,不同年龄人群中,青少年患者可能因突出髓核较小等因素,放射性疼痛相对局限,而中老年患者可能因神经受压时间较长等原因,放射性疼痛范围可能更广泛。有腰椎间盘突出症家族史或既往有腰部外伤病史的人群,发生下肢放射性疼痛的风险相对较高。
3.下肢麻木:患者常感觉下肢某一部位出现麻木感,麻木区域与受压神经根支配区域一致。麻木程度可轻可重,轻者仅感觉局部皮肤有轻微异常感觉,重者可出现整个下肢的麻木不适。年龄较小的患者如果出现下肢麻木,可能需要更谨慎地排查病因,因为儿童发生腰椎椎间盘突出症相对较少,但一旦发生,麻木症状可能提示神经受压较明显。女性在孕期由于腰部负荷增加,也可能出现下肢麻木症状,这与孕期特殊的生理变化导致腰椎负担加重有关。
4.下肢无力:部分患者会出现下肢无力的情况,严重时可影响行走功能,表现为行走时下肢发软,容易打软腿,甚至不能正常行走。这是因为突出的椎间盘压迫神经根,影响了神经对肌肉的支配功能。不同年龄患者下肢无力的表现有所不同,老年患者可能本身存在肌肉力量减退的基础,下肢无力症状可能更容易被忽视或与其他老年病混淆;年轻患者出现下肢无力则往往提示神经受压较严重,需要及时干预。长期缺乏运动、体质较弱的人群,发生下肢无力的可能性相对更高。
5.间歇性跛行:患者行走一段距离后,出现下肢疼痛、麻木、无力等症状加重,需停下休息片刻才能继续行走,再次行走一段距离后症状又复发。这种间歇性跛行是由于行走时神经根受压加重,导致神经缺血缺氧症状加剧所致。年龄较大的患者由于血管弹性下降等因素,可能更容易出现间歇性跛行;从事长时间站立或行走工作的人群,如教师、售货员等,发生间歇性跛行的风险相对增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