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结核是怎么回事
肠结核是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肠道慢性特异性感染,青壮年多见、女性略多,病因与人型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及免疫力低下等有关,病理分溃疡型和增生型,临床表现有腹痛、腹泻与便秘、腹部肿块、全身症状等,诊断靠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治疗包括抗结核及对症治疗,抗结核遵循相关原则,疗程较长,手术需谨慎。
一、定义与病因
肠结核是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肠道慢性特异性感染。其主要病因是人型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多因患开放性肺结核或喉结核的病人经常吞下含结核分枝杆菌的痰液,或者经常与开放性肺结核病人共餐而忽视餐具消毒等因素导致。肠结核可发生于任何年龄,青壮年多见,女性略多于男性。生活方式方面,免疫力低下、营养不良等情况会增加患病风险,有结核病病史或密切接触史的人群也是高危人群。
二、病理类型
1.溃疡型肠结核:结核分枝杆菌侵入肠壁淋巴组织,形成结核结节,随后结节融合、破溃形成溃疡。溃疡边缘不规则,深浅不一,可累及肌层或浆膜层,同时伴有周围腹膜或肠系膜淋巴结的结核病变。这种类型常伴有肠管的痉挛、收缩,病人可出现腹痛等表现。
2.增生型肠结核:多由大量结核分枝杆菌侵入肠壁固有层淋巴组织,引起纤维组织增生及黏膜隆起,进而形成结核性息肉或狭窄。病变多局限在盲肠,也可累及升结肠近段或回肠末段,可导致肠腔狭窄,引起肠梗阻等表现。
三、临床表现
1.腹痛:多位于右下腹,也可牵涉到上腹部或脐周,疼痛性质多样,可为隐痛、钝痛或痉挛性绞痛,进食可诱发或加重,排便后可缓解。溃疡型肠结核疼痛较为明显,增生型肠结核腹痛相对较轻,可表现为腹部不适。
2.腹泻与便秘:溃疡型肠结核常表现为腹泻,粪便多为糊状,无脓血,每日数次至十余次。增生型肠结核多以便秘为主要表现,也可腹泻与便秘交替出现。
3.腹部肿块:增生型肠结核可在右下腹触及肿块,质地中等,比较固定,伴有轻至中度压痛。溃疡型肠结核合并周围腹膜粘连时也可出现腹部肿块,但相对少见。
4.全身症状:常有结核毒血症表现,如午后低热、盗汗、乏力、消瘦、贫血等。病情严重时可出现营养不良性水肿等。不同年龄人群表现可能有所差异,儿童患者可能生长发育迟缓;女性患者若处于生育期,可能影响月经周期等。
四、诊断方法
1.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可见血红蛋白降低,红细胞沉降率增快,C-反应蛋白升高,这些指标可反映体内炎症反应。结核菌素试验(PPD试验)呈阳性对诊断有一定提示作用,但需结合临床情况判断。结核分枝杆菌核酸检测(如PCR技术)可提高病原学诊断的准确性。
2.影像学检查:
X线钡剂造影:溃疡型肠结核可见肠管痉挛、激惹现象,钡剂排空很快,称为X线钡影跳跃征。增生型肠结核可见肠腔狭窄、肠段缩短变形、回肠盲肠正常角度消失等表现。
结肠镜检查:可直接观察肠道病变部位、形态,如溃疡的大小、形状、边缘情况,以及增生型病变的息肉样改变、狭窄等,还可取病变组织进行病理检查,这是确诊肠结核的重要方法之一。
五、治疗原则
1.抗结核治疗:遵循早期、联合、适量、规律、全程的抗结核治疗原则,常用药物有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乙胺丁醇等。抗结核治疗疗程较长,一般需要6-9个月甚至更长时间,具体需根据病情而定。
2.对症治疗:对于腹痛明显者可适当使用解痉药物;腹泻严重者注意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出现肠梗阻等并发症时需进行相应的对症支持治疗,必要时可能需要手术治疗,但手术治疗需在抗结核治疗及全身情况改善的基础上谨慎进行。对于儿童患者,抗结核治疗需更加谨慎,严格遵循儿童用药的剂量和原则,密切观察药物不良反应;女性患者在治疗期间需关注月经等生殖系统情况,如有异常及时沟通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