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结石手术是怎么做的
胆囊结石手术常见方式有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和开腹胆囊切除术,前者术前完善检查、禁食禁水,采用全身或椎管内麻醉,经建立气腹、放置器械、分离切断胆囊管动脉、剥离切除胆囊等操作;后者术前准备类似,麻醉可选全身或硬膜外等,经选择切口、进腹显露胆囊、处理胆囊管动脉、关闭腹腔等操作。特殊人群中,老年患者需严格控基础病、术中术后加强监测护理;儿童患者腹腔镜手术具优势,术前沟通、术中精细操作、术后密切观察及营养支持;女性妊娠期合并结石手术要选合适时机方式,轻柔操作并观察母婴情况。
一、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1.术前准备
患者需完善相关检查,如血常规、凝血功能、肝功能、腹部超声等,以明确胆囊结石的情况及全身状况。对于有基础疾病的患者,如糖尿病患者需将血糖控制在相对合适的范围,以降低手术风险。
患者需禁食禁水一定时间,一般成人术前禁食8-12小时,禁水4小时,以减少术中呕吐引起误吸的风险。
2.麻醉
通常采用全身麻醉或椎管内麻醉。全身麻醉能使患者在术中处于无意识、无痛觉状态,保证手术顺利进行;椎管内麻醉则是通过阻滞神经传导来达到镇痛效果。
3.手术操作
建立气腹:在患者腹部建立人工气腹,一般通过脐部穿刺放入穿刺针,注入二氧化碳气体,使腹腔内压力维持在12-15mmHg左右,为手术创造操作空间。
放置腹腔镜器械:通过脐部的穿刺孔放入腹腔镜,然后在腹部其他部位(通常是右上腹的两个或三个穿刺孔)放入操作器械。腹腔镜可以清晰地显示腹腔内胆囊及周围组织的情况,操作器械则用于分离、夹闭、切断胆囊管和胆囊动脉等结构。
分离胆囊:首先分离胆囊三角,即胆囊管、胆囊动脉和肝总管围成的三角区域。使用电钩或超声刀等器械将胆囊周围的组织逐步分离,显露胆囊管和胆囊动脉。
切断胆囊管和胆囊动脉:用钛夹或可吸收夹夹闭胆囊管和胆囊动脉后,将其切断,然后将胆囊从胆囊床处剥离切除。
取出胆囊:将切除的胆囊通过穿刺孔取出,手术结束后排出腹腔内的二氧化碳气体,拔除穿刺套管。
二、开腹胆囊切除术
1.术前准备
同样需要完善各项检查评估患者全身状况,禁食禁水要求与腹腔镜手术类似。
2.麻醉
可根据患者情况选择全身麻醉或硬膜外麻醉等。
3.手术操作
切口选择:一般选择右上腹经腹直肌切口或右侧肋缘下斜切口等。
进腹后显露胆囊:逐层切开腹壁各层组织进入腹腔,找到胆囊,然后分离胆囊周围组织,显露胆囊管、胆囊动脉和胆囊床。
处理胆囊管和胆囊动脉:结扎切断胆囊管和胆囊动脉,然后将胆囊从胆囊床处剥离切除。
关闭腹腔:切除胆囊后,清点器械、纱布等物品,确认无误后逐层关闭腹腔。
对于特殊人群:
老年患者:老年患者常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如冠心病、高血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在术前需更严格地控制基础疾病,完善心功能、肺功能等相关评估。术中要密切监测生命体征,由于老年患者机体代偿能力差,对手术创伤的耐受能力较低,操作需更轻柔,减少对机体的刺激。术后要加强护理,注意观察切口愈合情况,预防肺部感染、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因为老年患者术后恢复相对较慢,且并发症发生率较高。
儿童患者:儿童胆囊结石相对较少见,但一旦需要手术,由于儿童的生理特点,如腹腔空间小、组织脆弱等,腹腔镜手术相对更具优势,因为其创伤小、恢复快。术前要充分与患儿及家属沟通,解释手术的必要性和大致过程,消除患儿的恐惧心理。术中操作要更加精细,避免损伤周围组织,术后要密切观察患儿的恢复情况,注意营养支持,因为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需要保证足够的营养供应来促进恢复。
女性患者:女性患者若处于妊娠期合并胆囊结石需要手术时,要充分考虑胎儿的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时机和方式。一般在妊娠中期进行手术相对较为安全,既要考虑胆囊结石手术对妊娠的影响,又要尽量保障胎儿的正常发育。手术操作要轻柔,减少对子宫的刺激。术后要注意观察母婴情况,给予相应的护理和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