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肌劳损的疗法
腰肌劳损的治疗方法分为非手术疗法和手术疗法。非手术疗法包括物理治疗(热敷、按摩、牵引)、运动疗法(小飞燕、五点支撑法)、药物治疗(非甾体抗炎药、肌肉松弛剂、外用药物)和中医治疗(针灸、拔罐),每种治疗方法都有其作用、适用情况和禁忌;手术疗法适用于病情严重且长期非手术治疗无效的患者,主要是修复或重建受损腰部组织,但有感染、出血等风险,老年人及有严重基础疾病的患者手术需谨慎,术后还需较长时间康复训练。
一、非手术疗法
1.物理治疗
热敷:通过热传递,使腰部肌肉血管扩张,改善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痉挛,减轻疼痛。可使用热毛巾、热水袋等进行热敷,每次热敷时间约2030分钟,温度以感觉温热舒适为宜。对于老年人,热敷时要特别注意温度,避免烫伤,因为老年人皮肤感觉相对迟钝。有皮肤破损或感染的患者不宜进行热敷。
按摩:专业的按摩手法可以放松腰部紧张的肌肉,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按摩师通过揉、捏、滚等手法作用于腰部肌肉,缓解肌肉疲劳。按摩频率一般每周23次,每次约3060分钟。但怀孕女性要避免腰部按摩,以免刺激子宫引起流产或早产;患有腰椎间盘突出症且处于急性期的患者也不宜进行按摩,可能会加重病情。
牵引:通过牵引装置对腰部施加外力,拉开椎间隙,减轻椎间盘对周围组织的压力,缓解肌肉紧张。牵引治疗一般需要在医院由专业医生操作,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和病情确定牵引的重量和时间。对于患有严重骨质疏松的患者,牵引需谨慎,可能会导致骨折等并发症。
2.运动疗法
小飞燕:患者俯卧在床上,双臂放于身体两侧,双腿伸直,然后将头、上肢和下肢用力向上抬起,离开床面,形似飞燕。每次保持35秒,然后放松,重复进行1020次为一组,每天进行34组。小飞燕可以增强腰部肌肉力量,维持腰椎的稳定性。刚开始练习时,运动量不宜过大,尤其是中老年人和体质较弱者,要循序渐进增加练习强度。
五点支撑法:仰卧位双膝屈曲,以足掌、双肘、肩部当支点,抬起骨盆,到肩部、腹部、膝关节一条直线,然后缓慢放下,一起一落为一个动作,连续2030个为一组,一天可做23组。此运动可锻炼腰背肌力量,适合大多数腰肌劳损患者,但腰部疼痛剧烈时应暂停练习。
3.药物治疗
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双氯芬酸等,具有抗炎、止痛的作用。可缓解腰肌劳损引起的疼痛和炎症,但这类药物可能会有胃肠道不适等不良反应,有胃溃疡、胃出血病史的患者要慎用。
肌肉松弛剂:如氯唑沙宗、乙哌立松等,能缓解肌肉痉挛,减轻肌肉紧张状态。使用时可能会出现嗜睡、头晕等不良反应,从事高空作业、驾驶等危险工作的患者用药期间要注意休息,避免发生意外。
外用药物:如双氯芬酸二乙胺乳胶剂、活血止痛膏等,直接作用于腰部疼痛部位,可减轻局部疼痛和炎症。皮肤过敏者使用外用药物前应先在小面积皮肤上试用,观察有无过敏反应。
4.中医治疗
针灸:通过针刺腰部特定穴位,调节人体气血运行,达到疏通经络、止痛的目的。常用穴位有肾俞、委中、大肠俞等。针灸治疗一般每周进行23次,一个疗程约1015次。皮肤感染、溃疡、瘢痕或肿瘤部位不宜针刺;有出血性疾病的患者,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不宜进行针灸治疗。
拔罐:以罐为工具,利用燃烧、抽吸等方法产生负压,吸附在腰部皮肤表面,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疼痛。拔罐时间一般为1015分钟。皮肤过敏、破溃、有瘢痕或赘生物处不宜拔罐;体质虚弱、孕妇的腹部和腰骶部不宜拔罐。
二、手术疗法
手术治疗腰肌劳损一般适用于病情严重、经过长期非手术治疗无效的患者。手术方式主要是对受损的腰部肌肉、筋膜等组织进行修复或重建。但手术有一定的风险,如感染、出血、神经损伤等。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下降,对手术的耐受性较差,手术风险相对较高,需要在术前进行全面的身体评估;患有严重心肺疾病、肝肾功能不全等基础疾病的患者,手术也需谨慎考虑。术后患者需要较长时间的康复训练,以恢复腰部功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