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结石如何做手术
胆囊结石的诊疗包括术前评估、手术方式选择、术后护理与康复及手术风险与并发症。术前需采集病史、身体检查及辅助检查(实验室和影像学);手术方式有腹腔镜和开腹,分别适用于不同情况;术后要进行一般护理(伤口、生命体征)和饮食康复(早期、长期);手术有出血、胆瘘等风险,需预防和处理感染等并发症。
一、术前评估
1.病史采集与身体检查:详细了解患者的病史,包括胆囊结石的症状发作情况、既往手术史、药物过敏史等。进行全面身体检查,评估患者的一般状况,如心肺功能等。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需关注儿童可能存在的特殊情况,如先天性胆道发育问题等;女性患者要考虑妊娠等因素对手术的影响。有相关病史的患者需特别评估病史对手术的潜在影响,例如有心脏病史的患者要评估手术中心脏方面的风险。
2.辅助检查
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肝功能、凝血功能等检查。血常规可了解患者有无感染等情况;肝功能检查能评估肝脏功能,因为胆囊结石可能影响肝功能,如胆红素、转氨酶等指标的变化;凝血功能检查有助于判断患者手术中的出血风险。
影像学检查:超声检查是诊断胆囊结石的首选方法,可明确结石的大小、数量、位置等情况。对于一些复杂情况,可能还需要进行CT、MRI等检查,以更全面了解胆囊及周围组织的情况,尤其对于特殊人群如老年人,可能需要更精确的影像学评估来制定手术方案。
二、手术方式选择
1.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适用情况:大多数有症状的胆囊结石患者可选择此术式,它是目前治疗胆囊结石的常用微创方法。对于不同年龄患者,儿童胆囊结石相对较少见,但如果需要手术,腹腔镜手术也可考虑,其创伤小的优势对儿童恢复有利;女性患者若身体状况适合,腹腔镜手术也是较好的选择。
手术过程:通过在腹部建立几个微小切口,插入腹腔镜和手术器械,观察胆囊情况后将胆囊切除。手术中要精细操作,避免损伤周围组织,如胆管等重要结构。
2.开腹胆囊切除术
适用情况:在一些特殊情况下会选择开腹手术,如患者存在严重腹腔粘连、腹腔镜手术难以完成等情况。对于有复杂病史,如曾有多次腹部手术史导致腹腔粘连严重的患者,开腹手术可能更安全;老年人身体状况较差,对微创操作耐受性不佳时,也可能选择开腹手术,但需要综合评估其手术风险。
三、术后护理与康复
1.一般护理
伤口护理:观察腹腔镜手术的穿刺伤口或开腹手术的切口有无渗血、渗液、红肿等情况。对于儿童患者,要特别注意伤口的清洁和保护,防止感染,因为儿童皮肤较娇嫩,自我保护能力相对较弱。
生命体征监测:术后密切监测患者的体温、血压、心率等生命体征,尤其是老年患者和有基础疾病的患者,要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处理。
2.饮食康复
早期饮食:术后早期患者肠道功能逐渐恢复,可先给予流质饮食,如米汤等,然后逐渐过渡到半流质饮食、普通饮食。不同年龄患者的饮食过渡速度可能不同,儿童患者需要根据其生长发育需求和肠道恢复情况来调整饮食;女性患者在饮食方面要注意营养均衡,同时避免食用辛辣、油腻等刺激性食物。
长期饮食建议:患者康复后要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减少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的摄入,多吃蔬菜水果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这有助于预防胆囊结石的复发,对所有患者都适用,尤其对于有胆囊结石病史的人群,长期保持健康饮食非常重要。
四、手术风险与并发症
1.常见手术风险
出血:无论是腹腔镜手术还是开腹手术都可能存在出血风险,术中要精准操作来减少出血可能性。对于有凝血功能障碍等病史的患者,出血风险相对更高,需要在术前积极纠正凝血功能异常。
胆瘘:是胆囊手术较常见的并发症,指胆汁漏出到腹腔等部位。术后要密切观察患者有无腹痛、发热等胆瘘相关症状,对于特殊人群如老年人,其身体代偿能力较差,胆瘘可能导致更严重的后果,需要及时发现和处理。
2.并发症预防与处理
感染预防:术前严格进行皮肤准备,术后合理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儿童患者由于免疫力相对较低,更要注意感染的预防;女性患者在术后也要注意个人卫生等方面来降低感染风险。如果发生感染,要根据感染情况进行相应的抗感染治疗等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