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肋骨骨折注意事项有哪些
对于肋骨骨折老人的护理需多方面关注,包括提供安静舒适休息环境,采取半卧位等合适体位;密切观察疼痛情况,用冷敷、转移注意力等非药物方法镇痛;指导呼吸训练,警惕呼吸困难;保证营养均衡、保持大便通畅;预防肺部感染和压疮;伴有基础疾病的老人要控制基础疾病指标,行动不便或认知障碍的老人要确保安全避免意外损伤。
一、休息与体位
1.休息环境:为老人提供安静、舒适、温度和湿度适宜的休息环境,利于身体恢复。因老人肋骨骨折后需要充足休息来促进骨折愈合,安静环境可减少外界干扰,稳定的温湿度能让老人感觉舒适,避免因环境不适导致休息不佳影响恢复。
2.体位选择:一般建议采取半卧位,这样可减少肋骨部位的压力,缓解疼痛。半卧位时胸腔脏器对肋骨的压迫相对较小,能减轻骨折处的刺激,使老人感觉更舒适。如果老人平躺时疼痛明显,可在背部垫软枕,调整到相对舒适的体位,但要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定时协助老人更换体位,防止局部皮肤长时间受压发生压疮。
二、疼痛管理
1.观察疼痛情况:密切观察老人肋骨骨折处的疼痛程度、性质等。例如,若疼痛持续加重或伴有呼吸困难等其他症状,需及时就医。老人因疼痛可能会出现烦躁不安等情况,通过观察疼痛情况能及时发现异常变化。
2.非药物镇痛方法:可以采用局部冷敷的方式缓解疼痛,但要注意冷敷时间,一般每次15-20分钟,间隔1-2小时一次。冷敷能收缩血管,减轻局部肿胀和疼痛。另外,还可通过转移注意力的方法,如给老人播放其喜欢的音乐、讲述有趣的故事等,分散老人对疼痛的注意力,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减轻疼痛感受。
三、呼吸管理
1.呼吸训练:指导老人进行有效的深呼吸和咳嗽训练,每日定时进行。深呼吸可增加肺活量,咳嗽有助于排痰,防止肺部感染等并发症。例如,每次深呼吸时尽量让腹部隆起,然后缓慢呼气,每次训练可进行10-15次,每天3-4次;咳嗽时可让老人双手按压住骨折部位,减轻咳嗽时对骨折处的震动,从而减轻疼痛。
2.警惕呼吸困难:密切关注老人呼吸频率、深度及是否有呼吸困难表现。老人肋骨骨折后,若胸廓活动受限,可能会影响呼吸功能,导致呼吸困难。一旦发现老人呼吸急促、费力,口唇发紫等情况,应立即就医,因为这可能提示出现了气胸等严重并发症。
四、饮食营养
1.营养均衡:保证老人摄入富含蛋白质、钙、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的食物。蛋白质有助于组织修复,钙是骨骼愈合的重要原料,维生素利于身体的整体恢复。例如,可多吃鸡蛋、牛奶、瘦肉、鱼虾、新鲜蔬菜水果等。蛋白质含量高的食物如鸡蛋,一个鸡蛋约含7克蛋白质,能为身体提供修复所需的营养;牛奶富含钙和蛋白质,每天可饮用300-500毫升。
2.保持大便通畅:鼓励老人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芹菜、香蕉等,预防便秘。因为老人肋骨骨折后活动相对减少,容易发生便秘,而便秘时用力排便会增加腹压,进而加重肋骨骨折处的疼痛,还可能影响骨折愈合。一般每天膳食纤维的摄入量可保持在25-30克左右,根据老人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五、并发症预防
1.肺部感染预防:除了上述呼吸训练外,还要注意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定期开窗通风,每天通风2-3次,每次30分钟左右。保持老人口腔清洁,定期帮助老人漱口,减少口腔细菌滋生,降低肺部感染风险。
2.压疮预防:定时为老人翻身,一般每2小时翻身一次,翻身时要注意动作轻柔,避免拖、拉、推等动作,防止擦伤皮肤。同时,要保持老人皮肤清洁干燥,若老人出汗较多或有大小便失禁等情况,要及时清洁皮肤并更换干爽的衣物和床单。
六、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伴有基础疾病的老人:如果老人同时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在护理过程中要格外注意控制基础疾病指标。例如,有高血压的老人要保证血压稳定,避免因情绪激动等因素导致血压升高,影响身体恢复;有糖尿病的老人要注意饮食控制,监测血糖,防止高血糖影响骨折愈合和引发其他并发症。
2.行动不便或认知障碍的老人:对于行动不便的老人,要确保其周围环境安全,避免发生意外跌倒等情况加重骨折病情。对于认知障碍的老人,要加强看护,防止其不自觉地搔抓或碰撞骨折部位,引起疼痛和再损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