肋骨骨折怎么治疗
肋骨骨折治疗包括保守治疗、手术治疗和康复治疗。保守治疗适用于单根单处、多根单处无明显移位及儿童肋骨骨折,措施有固定胸廓、止痛、呼吸管理;手术治疗用于多根多处连枷胸、合并重要脏器损伤、骨折端移位影响肺功能等情况,方式有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和胸腔镜下固定术;康复治疗分早期、中期、后期,早期进行呼吸和胸廓活动度训练,中期增加肌肉力量和旋转运动训练,后期进行有氧运动和恢复日常活动。
一、保守治疗
1.适应证:适用于单根单处肋骨骨折、多根单处肋骨骨折且骨折端无明显移位、患者一般情况较好能配合保守治疗的情况。对于儿童肋骨骨折,由于儿童骨骼弹性较好,多数也可采用保守治疗。
单根单处肋骨骨折:骨折断端相对稳定,对呼吸功能影响较小,通过胸廓的自我保护机制多可自行愈合。
多根单处肋骨骨折:虽然骨折根数较多,但骨折端无明显移位,胸廓的完整性破坏相对有限,保守治疗可达到较好的预后。
儿童肋骨骨折:儿童骨骼的成骨细胞活性较强,骨折愈合能力相对成人更快,且胸廓处于发育阶段,可塑性较好,保守治疗是主要的治疗方式。
2.具体措施
固定胸廓:使用胸带外固定,目的是限制胸廓的反常呼吸运动,减轻疼痛,有利于骨折的愈合。胸带固定时要注意松紧度适宜,过松则起不到固定作用,过紧会影响呼吸和胸廓血液循环。对于儿童,胸带的选择要根据儿童的胸廓大小进行调整,确保固定效果的同时不影响儿童的正常生长发育。
止痛治疗:可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如布洛芬等(仅说明药物名称,不涉及具体服用指导),通过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来发挥镇痛作用。但对于儿童,要严格掌握药物的使用禁忌和剂量范围,避免对儿童的胃肠道等器官造成不良影响。同时,也可采用局部冷敷等物理方法缓解疼痛,在受伤后的急性期(通常为24-48小时内)进行冷敷,每次15-20分钟,每天3-4次,可减轻局部肿胀和疼痛。
呼吸管理:鼓励患者深呼吸和有效咳嗽咳痰,预防肺部感染和肺不张等并发症。对于成人,每天应指导其进行10-15次深呼吸,每次深呼吸后进行有效的咳嗽咳痰;对于儿童,家长要协助其进行呼吸训练,轻轻拍打背部,促进痰液排出。
二、手术治疗
1.适应证
多根多处肋骨骨折:即连枷胸,骨折处胸壁软化,出现反常呼吸运动,严重影响呼吸功能,需进行手术固定。例如,当患者出现明显的呼吸困难、低氧血症,经保守治疗无效时,应考虑手术。
合并其他重要脏器损伤:如肋骨骨折合并血气胸,且胸腔内出血量大,需手术修复骨折并处理胸腔内损伤。
骨折端有明显移位且影响肺功能:骨折端移位明显,压迫肺部组织,导致肺通气和换气功能障碍,经评估需手术复位固定。对于老年患者,若肋骨骨折后长期疼痛不适,影响生活质量,且身体状况能耐受手术,也可考虑手术治疗,但要充分评估手术风险。
2.手术方式
肋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通过手术切开暴露骨折部位,用钢板、钢钉等内固定材料将骨折端固定,恢复胸廓的完整性和稳定性。手术操作要精细,尽量减少对周围组织的损伤。对于儿童,由于骨骼特点,手术中要选择合适的内固定材料,避免内固定物对儿童骨骼生长产生不良影响。
胸腔镜下肋骨骨折固定术:这是一种微创手术方式,通过胸腔镜观察骨折部位,进行复位和内固定。与传统开放手术相比,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但对于复杂的骨折情况,可能无法完全替代开放手术,需根据具体病情选择。
三、康复治疗
1.早期康复:在骨折固定后早期就开始进行康复训练。包括呼吸功能训练,如继续加强深呼吸和有效咳嗽咳痰,每天可逐渐增加训练次数和深度。对于成人,可进行吹气球训练,每次吹气球尽量达到最大容量,每天3-4组,每组10-15次;对于儿童,可采用趣味性的呼吸训练方法,如吹泡泡等,提高其训练的积极性。同时,进行胸廓活动度训练,在不引起明显疼痛的情况下,缓慢进行胸廓的前屈、后伸、左右侧屈等运动,每天2-3次,每次每个动作重复10-15次。
2.中期康复:随着骨折的进一步愈合,逐渐增加康复训练的强度。可进行胸部肌肉力量训练,如仰卧位时进行扩胸运动,双手交叉置于头后,缓慢抬起上半身,每组10-15次,每天3-4组。同时,增加胸廓的旋转运动训练,站立位时,双手叉腰,缓慢向左右两侧旋转胸廓,每次旋转尽量达到最大幅度,每天2-3次,每次每个方向重复10-15次。对于老年患者,在进行康复训练时要注意动作缓慢、温和,避免因动作过大引起疼痛或再次损伤。
3.后期康复:当骨折基本愈合后,进行全面的康复训练,包括增加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等,逐渐提高心肺功能和身体耐力。但要注意运动强度逐渐增加,避免过度劳累。同时,恢复正常的日常生活活动,如穿衣、洗漱等,确保患者能够顺利回归正常生活。对于儿童,在后期康复中要结合其生长发育特点,逐渐增加活动量,促进身体的全面恢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