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肪肝与酒精肝的区别
脂肪肝是肝细胞内脂肪堆积过多的病变,病因多样,病理表现有肝脏肿大等,诊断可用影像学和实验室检查,治疗分非药物和药物,预防要健康生活方式;酒精肝是长期大量饮酒致的肝脏疾病,病理有多种阶段,诊断靠相应检查,治疗需戒酒等,预防是避免长期大量饮酒。
一、定义与病因
1.脂肪肝: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肝细胞内脂肪堆积过多的病变,是一种常见的肝脏病理改变,而非一种独立的疾病。其病因多样,包括肥胖、胰岛素抵抗、高脂血症、糖尿病、长期大量饮酒(长期大量饮酒是导致脂肪肝的重要因素之一,但脂肪肝不等同于酒精肝,还有非酒精性脂肪肝)、营养不良、药物损伤、妊娠等。肥胖人群中脂肪肝的患病率较高,这类人群往往存在胰岛素抵抗,使得肝脏对脂肪的代谢异常,导致脂肪在肝细胞内堆积。
2.酒精肝:全称为酒精性肝病,是由于长期大量饮酒导致的肝脏疾病。其发病主要与长期过量饮酒有关,酒精进入人体后主要在肝脏代谢,乙醇和乙醛对肝细胞有直接毒性作用,可引起肝细胞变性、坏死及纤维化等一系列病理改变。女性相对男性更易受到酒精的肝损伤,因为女性体内酒精代谢酶活性相对较低,且脂肪含量相对较高,饮酒后酒精在体内的代谢过程和对肝脏的损害程度与男性有所不同。
二、病理表现
1.脂肪肝:肝脏大体病理表现为肝脏肿大,质地较软,切面呈黄色。显微镜下可见肝细胞内脂肪沉积,根据脂肪变性在肝脏累及的范围,可分为轻、中、重三度。轻度脂肪肝肝细胞脂肪变性占肝小叶的1/3-1/2;中度占1/2-2/3;重度占2/3以上。非酒精性脂肪肝往往还可能伴有肝细胞气球样变、炎症细胞浸润等表现,若进一步发展可能会出现肝纤维化甚至肝硬化。
2.酒精肝:病理改变主要包括酒精性脂肪肝、酒精性肝炎、酒精性肝纤维化和酒精性肝硬化。酒精性脂肪肝是酒精性肝病的早期病变,肝脏肿大,脂肪变性主要分布在小叶中央区;酒精性肝炎时可见肝细胞变性、坏死,中性粒细胞浸润等;酒精性肝纤维化表现为汇管区和肝小叶内纤维组织增生;酒精性肝硬化则是肝脏正常结构被破坏,形成假小叶等典型肝硬化表现。
三、诊断方法
1.脂肪肝:
影像学检查:腹部B超是脂肪肝常用的筛查方法,可发现肝脏回声增强、前场回声强于后场、肝内管道结构显示不清等表现,诊断脂肪肝的敏感性较高,但特异性相对有限。CT检查可见肝脏密度降低,肝脏CT值与脾脏CT值的比值可作为诊断脂肪肝的参考指标,比值小于1时提示脂肪肝可能。磁共振成像(MRI)及磁共振波谱分析(MRS)对脂肪肝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一定价值,尤其是对于B超和CT诊断不明确的病例。
实验室检查:血清学检查可发现肝功能异常,如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轻度升高,AST/ALT比值可用于鉴别脂肪肝和酒精肝,一般脂肪肝时AST/ALT比值多小于1,而酒精肝时AST/ALT比值常大于2。同时,血脂检查可能发现甘油三酯、胆固醇等升高。对于非酒精性脂肪肝,还可能存在空腹血糖、胰岛素水平升高等胰岛素抵抗相关指标异常。
2.酒精肝:
影像学检查:腹部B超可见肝脏实质回声增强,不均匀,肝内血管显示不清等。CT检查可见肝脏密度普遍降低,肝脾CT值比值减小。
实验室检查:血清学检查中,平均红细胞容积(MCV)升高、缺糖转铁蛋白(CDT)升高对诊断酒精肝有一定意义。CDT是酒精性肝病较特异的血清学标志物,升高提示有长期大量饮酒史。肝功能检查可见ALT、AST升高,AST升高较ALT更明显,还可能出现血清胆红素升高、凝血酶原时间延长等。此外,肝活检是诊断酒精肝的金标准,但属于有创检查,一般在其他检查难以明确诊断时考虑。
四、治疗与预防
1.脂肪肝:
非药物治疗:对于非酒精性脂肪肝,主要通过生活方式干预,包括饮食控制和运动。饮食上要遵循低糖、低脂、高蛋白的原则,减少高热量、高脂肪、高糖食物的摄入,增加蔬菜、水果、全谷类食物的比例。运动方面,建议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等,也可结合适量的力量训练。对于肥胖相关的脂肪肝,减轻体重是关键,一般体重减轻5%-10%可使肝脂肪变改善。对于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基础疾病引起的脂肪肝,要积极控制基础疾病。
药物治疗:目前尚无特效药物治疗脂肪肝,对于伴有肝功能异常、胰岛素抵抗等情况的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适当使用保肝药物(如多烯磷脂酰胆碱等)、改善胰岛素抵抗药物(如二甲双胍等),但药物治疗只是辅助手段,生活方式干预是基础。
2.酒精肝:
非药物治疗:首要的是戒酒,戒酒是治疗酒精肝的关键措施,戒酒可使酒精肝的病情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同时,要注意营养支持,给予高蛋白、高热量、富含维生素的饮食,以改善营养不良状况。
药物治疗:对于酒精性肝炎患者,可在医生评估下使用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等)等药物抗炎治疗,但需严格掌握适应证和剂量。此外,也可使用保肝药物辅助治疗,如美他多辛等,有助于改善酒精中毒症状和肝功能。
3.预防:
脂肪肝:预防脂肪肝要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控制体重,避免肥胖,均衡饮食,减少饮酒尤其是避免长期大量饮酒,积极治疗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基础疾病。对于高危人群(如肥胖者、糖尿病患者、高脂血症患者等)要定期进行肝脏超声等检查,早期发现脂肪肝并干预。
酒精肝:预防酒精肝的关键是避免长期大量饮酒,男性每周饮酒量不超过140克酒精(相当于50度白酒不超过280毫升),女性不超过70克酒精(相当于50度白酒不超过140毫升)。同时,饮酒时要注意均衡饮食,避免空腹饮酒等不良饮酒习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