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黄疸引起脑瘫
新生儿黄疸常见,分生理性和病理性,重度高胆红素血症致未结合胆红素透过血-脑屏障损伤神经细胞可致脑瘫等后遗症,需通过产前监测、新生儿出生后监测血清胆红素水平及早期干预治疗等预防及早期干预,新生儿家庭要关注黄染情况及时就医,医护人员要科学措施降低风险
一、新生儿黄疸的基本情况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时期常见的现象,主要是由于新生儿体内胆红素代谢特点导致血清胆红素水平升高。正常情况下,新生儿出生后会出现生理性黄疸,一般在出生后2-3天出现,4-6天达到高峰,7-10天消退,早产儿持续时间稍长。但如果胆红素水平过高,就可能发展为病理性黄疸。
二、新生儿黄疸引发脑瘫的机制
当新生儿黄疸发展为重度高胆红素血症时,未结合胆红素水平极度升高,可透过血-脑屏障进入脑组织,引起神经细胞损伤,尤其是基底核等部位的神经细胞。这是因为未结合胆红素具有神经毒性,会干扰神经细胞的正常代谢和功能,进而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严重时可能导致脑瘫等神经系统后遗症。大量的临床研究表明,重度高胆红素血症是新生儿胆红素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而胆红素脑病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后续发生脑瘫等神经系统后遗症的风险显著增加。
三、预防及早期干预措施
产前监测:对于有溶血等高危因素的孕妇,产前应密切监测胎儿情况,如血型不合等情况,提前做好应对准备。
新生儿出生后监测:新生儿出生后要密切监测血清胆红素水平,尤其是出生后24小时内就应开始监测。对于早产儿、低体重儿等高危新生儿,更要加强监测频率。一旦发现胆红素水平异常升高,要及时采取干预措施,如光疗等。光疗是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常用方法,通过光照使胆红素转化为水溶性异构体,从而易于从胆汁和尿液中排出。
早期干预治疗:当新生儿出现胆红素脑病早期表现时,应尽早进行治疗,包括换血疗法等,以尽快降低体内胆红素水平,减少胆红素对神经细胞的损伤,降低脑瘫等后遗症的发生风险。
对于新生儿家庭来说,要密切关注新生儿皮肤黄染情况,一旦发现黄染加重或出现异常,要及时带新生儿就医。同时,医护人员在新生儿黄疸的监测和治疗过程中要严格遵循循证医学原则,确保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来降低新生儿黄疸引发脑瘫等严重后遗症的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