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判断宝宝是母乳性黄疸
母乳性黄疸是与母乳喂养有关的特发性黄疸,其特征为出生后3-8天或更晚出现,程度轻-中度,持续2-3个月消退,宝宝一般状况好,需排除其他病理性黄疸因素,患有母乳性黄疸的宝宝要继续坚持母乳喂养,黄疸重时可暂停母乳喂养再恢复,还需密切观察并定期监测生长发育。
一、母乳性黄疸的定义
母乳性黄疸是指与母乳喂养有关的特发性黄疸,临床主要特征是新生儿母乳喂养后不久即出现黄疸,但无其他明显异常表现,血清胆红素以未结合胆红素升高为主。
二、判断宝宝是母乳性黄疸的依据
(一)黄疸出现时间及进展情况
1.出现时间:通常在出生后3-8天出现,也有晚至出生后第2周才出现的情况。这与宝宝自身的代谢特点以及母乳喂养的影响有关,母乳喂养的方式使得宝宝接触母乳中的某些成分,逐渐影响胆红素的代谢过程从而导致黄疸出现。
2.进展情况:黄疸程度可轻可重,一般为轻度至中度黄疸,胆红素水平多在171-513μmol/L(10-30mg/dl)之间,而且黄疸会持续较长时间,可能2-3个月才消退,但宝宝一般情况良好,生长发育不受限。这是因为母乳中的一些因子会抑制肝脏葡萄糖醛酸转移酶的活性,使胆红素的代谢过程受到影响,导致黄疸持续存在。
(二)宝宝一般状况
1.精神状态:宝宝精神反应好,吃奶正常,睡眠、活动等情况均无明显异常。因为母乳性黄疸主要影响的是胆红素的代谢,而宝宝的神经系统等其他重要系统未受到明显累及,所以精神状态通常较好。
2.生长发育:体重增长正常,身高也在正常的生长曲线范围内。由于宝宝一般情况良好,营养摄入正常(母乳喂养量充足的情况下),所以生长发育不受母乳性黄疸的明显影响。
(三)排除其他病理性黄疸因素
1.血型不合:需要排除ABO血型不合或Rh血型不合等溶血性黄疸。通过检查宝宝及其母亲的血型,进行Coombs试验等可以明确。如果是溶血性黄疸,一般黄疸出现时间更早,多在出生后24小时内,而且黄疸进展迅速,同时可能伴有贫血、肝脾肿大等表现,这与母乳性黄疸的特点不同。
2.感染因素:排除感染导致的黄疸,如败血症等。感染引起的黄疸常伴有发热、反应差、拒奶等感染中毒症状,血常规等检查会有白细胞计数异常等表现,而母乳性黄疸宝宝一般无感染相关表现。
3.胆道闭锁:胆道闭锁也会导致黄疸,且黄疸进行性加重,大便颜色逐渐变浅呈白陶土色等。通过B超检查胆道情况等可以进行鉴别,胆道闭锁时胆道结构异常,与母乳性黄疸的胆道结构正常不同。
三、特殊人群(宝宝)的温馨提示
对于患有母乳性黄疸的宝宝,家长无需过度紧张。在护理方面,要继续坚持母乳喂养,因为目前没有证据表明母乳喂养会加重母乳性黄疸,而且母乳喂养对宝宝的营养和健康至关重要。如果黄疸程度较重,医生可能会建议暂停母乳喂养3-5天,改为人工喂养,此时家长要注意用吸奶器吸出母乳,保持乳汁分泌,待黄疸减轻后再恢复母乳喂养。同时要密切观察宝宝黄疸的变化情况以及精神、吃奶等一般状况,如有异常及时就医。另外,要按照儿童保健的要求,定期带宝宝进行生长发育监测,确保宝宝在正常的生长轨迹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