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后腰椎骨折如何治疗
骨质疏松后腰椎骨折的治疗方法主要分为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保守治疗包括卧床休息,一般需卧硬板床68周,要注意预防肌肉萎缩等并发症,女性绝经后、年龄较大及有慢性心肺疾病史的患者需特别关注;药物治疗使用止痛药和抗骨质疏松药,不同药物有适用人群和禁忌证,老年人用药要注意剂量和不良反应;康复理疗如热敷等可促进血液循环,但需专业人员操作,有腰椎手术史的患者方案制定要更谨慎。手术治疗方面,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是微创手术,能增强椎体稳定性、缓解疼痛,但有骨水泥渗漏风险,老年、肥胖及有凝血功能障碍病史的患者需特别评估;开放手术适用于骨折严重等情况,创伤大、恢复长,有糖尿病史的患者要控制血糖,年轻重体力劳动者康复时间可能需延长。
一、保守治疗
1.卧床休息:对于骨质疏松后腰椎骨折程度较轻、身体状况不适合手术的患者,卧床休息是基础治疗方法。一般建议患者卧硬板床,严格卧床时间根据骨折愈合情况而定,通常为68周。长时间卧床可能导致肌肉萎缩、肺部感染、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所以需要在医生指导下定时翻身、进行呼吸训练等。年龄较大、身体机能较差的患者发生并发症的风险更高,更需密切关注。女性由于生理特点,在绝经后骨质疏松更易发生,卧床期间要特别注意钙的补充和心理疏导。有慢性心肺疾病史的患者,要警惕肺部感染的发生。
2.药物治疗:主要包括止痛药、抗骨质疏松药等。止痛药可以缓解骨折引起的疼痛,提高患者的舒适度。抗骨质疏松药能够增加骨密度,减少进一步骨折的风险。常用的抗骨质疏松药有钙剂、维生素D、双膦酸盐类、降钙素等。不同药物有不同的适用人群和禁忌证,如双膦酸盐类药物可能不适合有严重肾功能不全的患者。老年人肝肾功能减退,用药时要注意药物剂量和不良反应。
3.康复理疗:在患者病情稳定后,可以进行康复理疗,如热敷、按摩、针灸等。这些方法可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痉挛,减轻疼痛。康复理疗需要由专业人员操作,避免不恰当的手法加重损伤。对于有腰椎手术史的患者,康复理疗方案需要更加谨慎制定。
二、手术治疗
1.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这两种手术是微创手术,通过向骨折的椎体内注入骨水泥,增强椎体的强度和稳定性,迅速缓解疼痛。PVP操作相对简单,PKP在注入骨水泥前先通过球囊扩张恢复椎体高度。手术适用于疼痛明显、保守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手术时间短,恢复快,但也有骨水泥渗漏等风险。老年患者手术耐受性相对较差,术前需要全面评估心肺功能等。肥胖患者手术操作难度可能增加。有凝血功能障碍病史的患者,手术中出血风险较高。
2.开放手术:对于骨折严重、伴有神经损伤或脊柱不稳定的患者,可能需要进行开放手术。开放手术包括减压、复位、内固定等操作,以恢复脊柱的正常解剖结构和稳定性。开放手术创伤较大,恢复时间长,术后需要密切观察伤口愈合情况和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有糖尿病史的患者,伤口愈合可能较慢,容易发生感染,术后要严格控制血糖。年轻患者如果从事重体力劳动,术后康复时间可能需要适当延长,以确保骨折完全愈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