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围绝经期综合征
围绝经期综合征是女性围绝经期出现身体和心理症状的综合征,发病与卵巢功能衰退致内分泌调节紊乱等有关,临床表现有月经紊乱、血管舒缩、精神神经、泌尿生殖、骨骼肌肉、心血管等症状,通过病史、临床表现及相关检查诊断,处理包括生活方式调整、心理调节、医疗干预等,助女性应对此期变化保健康。
一、发病机制
主要与卵巢功能衰退有关,卵巢功能衰退导致雌激素分泌波动或减少,进而引起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内分泌调节紊乱,同时影响神经递质如5-羟色胺等的水平,从而引发一系列躯体及精神心理症状。例如,雌激素缺乏可影响骨代谢,导致骨质疏松等问题;对心血管系统也有影响,可能使血脂代谢异常等。
二、临床表现
1.月经紊乱:是围绝经期常见的表现,月经周期可延长或缩短,经量可增多或减少,最终绝经。不同年龄女性表现可能不同,年轻女性围绝经期可能月经周期变化更明显,而年长女性则更趋向于绝经。
2.血管舒缩症状:主要表现为潮热,反复出现短暂的面部和颈部皮肤阵阵发红,伴有轰热,继之出汗,一般持续1-3分钟。这种症状在有不良生活方式(如吸烟)的女性中可能更易出现且症状相对较重,因为吸烟会加重血管收缩功能的紊乱。
3.精神神经症状:表现为情绪波动大,如焦虑、抑郁、烦躁、易怒等,也可出现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等。对于有既往精神病史的女性,围绝经期可能使精神症状复发或加重。
4.泌尿生殖系统症状:阴道干涩、性交困难、排尿困难、尿频、尿急、尿痛等泌尿系统感染症状增多。这与雌激素缺乏导致阴道和尿道黏膜变薄、弹性减退等有关,有泌尿系统基础疾病的女性在围绝经期可能症状更明显。
5.骨骼肌肉症状:骨质疏松,表现为腰背酸痛,易发生骨折,尤其是绝经后女性骨折风险明显增加。这与雌激素缺乏导致骨吸收增加、骨形成减少有关,有骨质疏松家族史或既往有骨折病史的女性在围绝经期需更密切关注骨骼健康。
6.心血管系统症状:可能出现血压波动,如血压升高,以及心悸、胸闷等症状,血脂代谢异常,如胆固醇、甘油三酯升高等,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有高血压病史或家族心血管疾病史的女性在围绝经期更要注意心血管系统的监测。
三、诊断
主要依据病史、临床表现及相关检查。病史方面要详细询问月经情况、绝经相关症状等;临床表现如上述的月经紊乱、潮热等;相关检查包括性激素六项(如雌二醇降低、促卵泡生成素升高)、骨密度检测(了解骨量情况)等。通过这些综合评估来明确是否为围绝经期综合征。
四、处理原则
1.生活方式调整:对于不同年龄、生活方式的女性都应强调健康生活方式。包括均衡饮食,保证摄入足够的钙和维生素D等营养物质,以预防骨质疏松;适量运动,如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可维持骨骼和心血管健康;戒烟限酒等。
2.心理调节:针对有精神神经症状的女性,应进行心理疏导,帮助其缓解焦虑、抑郁等情绪。对于有既往心理问题的女性,可能需要更专业的心理干预。
3.医疗干预:根据具体症状可考虑激素补充治疗等,但需严格掌握适应证和禁忌证。对于有激素补充治疗禁忌证的女性,可选择其他对症治疗药物等。
围绝经期综合征是女性在特定阶段常见的健康问题,通过对其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及处理等方面的了解,有助于女性更好地应对这一时期的身体和心理变化,保持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