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黄疸有什么危害
婴儿黄疸是因胆红素代谢异常致血中胆红素水平升高,出现皮肤、黏膜及巩膜黄染的病症,分生理性和病理性黄疸。生理性黄疸危害小,出生23天出现,46天达高峰,710天消退,足月儿和早产儿血清总胆红素各有标准,婴儿一般情况好,会自行消退。病理性黄疸危害大,可致神经系统损害引发胆红素脑病,有致死和留后遗症风险;可造成听力损害,影响听力发育;会加重肝脏负担致肝功能受损;还会影响营养吸收和身体代谢致生长发育迟缓。早产儿、低体重儿、有家族遗传病史的婴儿更易出现病理性黄疸且程度重、持续久、并发症风险高,家长要密切关注,发现异常及时就医,母乳喂养的母亲要注意饮食均衡。
一、黄疸概述
婴儿黄疸是指婴儿时期,由于胆红素代谢异常,引起血中胆红素水平升高,而出现以皮肤、黏膜及巩膜黄染为特征的病症,是新生儿中最常见的临床问题。分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
二、生理性黄疸的危害
一般来说,生理性黄疸对婴儿危害较小。它通常在出生后23天出现,46天达到高峰,710天逐渐消退。足月儿黄疸程度较轻,血清总胆红素一般不超过220.6μmol/L,早产儿一般不超过255μmol/L。在此期间,婴儿一般情况良好,不伴有其他症状,不会对婴儿的身体造成实质性的伤害,随着身体胆红素代谢功能逐渐完善,黄疸会自行消退。
三、病理性黄疸的危害
1.神经系统损害
当未结合胆红素透过血脑屏障,沉积在基底神经核、丘脑、丘脑下核、顶核、脑室核、尾状核以及小脑、延脑、大脑皮质及脊髓等部位,抑制脑组织对氧的利用,影响神经细胞的能量代谢时,可导致胆红素脑病,又称核黄疸。一般发生在出生后47天,早产儿更易发生。早期表现为嗜睡、反应低下、吸吮无力、拥抱反射减弱、肌张力减低等,持续约1224小时。接着出现抽搐、角弓反张和发热等症状,如不及时治疗,死亡率高,存活者也常留有后遗症,如手足徐动、眼球运动障碍、听觉障碍、牙釉质发育不良等。
2.听力损害
过高的胆红素可能会对婴儿的听觉系统造成损害,影响听力发育。研究发现,高胆红素血症患儿发生听力障碍的风险明显增加。听力损害可能表现为对声音反应迟钝、听力下降等,严重的可能导致永久性听力丧失,影响婴儿日后的语言学习和社交能力发展。
3.肝脏功能损害
病理性黄疸如果是由于肝脏疾病、胆道闭锁等原因引起的,可能会进一步加重肝脏的负担,导致肝脏功能受损。长期的黄疸可能会引起肝细胞损伤、肝纤维化等病变,影响肝脏的正常代谢和解毒功能。表现为肝功能指标异常,如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升高等。
4.生长发育迟缓
持续的病理性黄疸会影响婴儿的营养吸收和身体代谢,导致生长发育迟缓。婴儿可能出现体重不增、身高增长缓慢等情况,免疫功能也可能受到影响,更容易发生感染性疾病,进一步影响身体的健康和发育。
四、特殊人群提示
对于早产儿、低体重儿、有家族遗传病史的婴儿,发生黄疸时更需要密切关注。这些特殊人群的身体机能相对较弱,肝脏代谢功能不完善,更容易出现病理性黄疸,且黄疸的程度可能更重,持续时间更长,发生胆红素脑病等严重并发症的风险也更高。家长在护理过程中要格外细心,定期带婴儿进行胆红素水平监测,一旦发现黄疸异常,如黄疸出现过早、程度过重、持续时间过长、退而复现等情况,应及时就医,积极治疗。同时,母乳喂养的婴儿,母亲要注意饮食均衡,避免食用辛辣、油腻等刺激性食物,以免影响婴儿的消化和黄疸的消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