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虚血亏的症状有哪些
气虚血亏会有多方面症状,全身表现有疲乏无力、面色萎黄或苍白;脏腑功能相关表现包括脾胃功能减退(食欲不振、腹胀便溏)、心肺功能相关(心悸气短、咳嗽无力);其他表现有肢体麻木或震颤、月经不调,不同人群因自身特点在各症状上有不同体现。
一、全身表现
1.疲乏无力
气虚则推动功能减弱,血亏则营养供应不足,会使机体缺乏能量,表现为全身疲倦,即使轻微活动也易感到劳累。从能量代谢角度看,气虚时体内的氧化磷酸化等代谢过程可能受到影响,导致能量产生减少;血亏时血红蛋白携带氧气的能力下降,肌肉等组织缺氧,进一步加重疲乏感。在不同年龄人群中,儿童若气虚血亏可能表现为精神不振、活动耐力差;老年人则可能更明显地感觉体力不支,日常行走、做家务等活动后疲惫感加剧。女性由于生理上有月经、妊娠、哺乳等特殊时期,更容易出现气虚血亏导致的疲乏,因为这些时期失血相对较多,若气血补充不足则易出现此类表现。
2.面色萎黄或苍白
气血是面部色泽的物质基础,气虚推动血行无力,血亏则不能上荣于面,所以面色会出现萎黄或苍白的表现。从血液循环角度分析,气血不足时面部毛细血管充盈度不够,血液携氧能力差,使得面部色泽失去正常的红润。对于有慢性病史的人群,如患有慢性贫血、慢性消耗性疾病等,更容易出现面色萎黄或苍白的情况,因为这些疾病长期影响气血的生成和运行。
二、脏腑功能相关表现
1.脾胃功能减退
食欲不振:气虚影响脾胃的运化功能,脾胃不能正常腐熟水谷、运化精微,所以会出现食欲不振的情况。胃主受纳,脾主运化,气虚则受纳和运化功能皆弱,导致对食物的消化吸收能力下降。在不同生活方式人群中,长期饮食不规律、过度节食的人,更容易损伤脾胃之气,进而出现食欲不振;女性为了减肥等原因过度控制饮食,也易导致脾胃气虚血亏,出现食欲不振表现。
腹胀便溏:脾气虚不能升清,胃气不能降浊,水谷精微不能正常运化,水湿内停,就会出现腹胀便溏。大便不成形,次数增多,这是因为脾虚不能固摄水液和精微物质。老年人脾胃功能本身逐渐衰退,若有气虚血亏情况,更易出现腹胀便溏;有胃肠道慢性疾病史的人群,如慢性胃炎、肠炎等,在气虚血亏时,胃肠道功能紊乱会加重,腹胀便溏表现更明显。
2.心肺功能相关
心悸气短:心气不足则鼓动无力,血虚则心脏失于濡养,所以会出现心悸气短的症状。心跳不规律,自觉心慌,呼吸浅短,活动后加重。对于有心血管疾病病史的人群,本身心脏功能就有一定损伤,若再气虚血亏,会进一步加重心脏的负担,使心悸气短症状更突出;在更年期女性中,由于体内激素变化等因素,容易出现内分泌紊乱,进而影响气血,导致心肺功能相关的心悸气短表现。
咳嗽无力:肺气虚则宣发肃降功能失常,气不布津,所以咳嗽无力,痰液清稀。肺主气司呼吸,气虚则肺气不足,无法有力推动痰液排出。有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史的人群,如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等,在气虚血亏时,咳嗽无力的症状会更为明显,因为原本呼吸系统就有病变,气血不足进一步削弱了肺的功能。
三、其他表现
1.肢体麻木或震颤
气虚血亏不能濡养经络,会出现肢体麻木或震颤的情况。经络得不到气血的滋养,就会出现感觉异常或运动功能的异常表现。在老年人中,随着年龄增长,气血逐渐亏虚,更容易出现肢体麻木或震颤;有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等病史的人群,本身就存在神经损伤,若再气虚血亏,会加重肢体麻木等症状。
2.月经不调
女性气血不足时,冲任二脉失于滋养,会出现月经不调,如月经量少、色淡,月经周期延长等。冲任二脉与女性生殖系统关系密切,气血充足才能保证月经的正常周期和经量。青春期女性若生活不规律、学习压力大等,易导致气虚血亏,出现月经不调;围绝经期女性由于体内激素变化,本身就有气血波动,若气虚血亏明显,月经不调表现会更突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