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筋膜炎的症状及治疗
腰筋膜炎症状主要有腰部疼痛(晨起明显、活动后稍缓、可牵涉臀部大腿但不超膝、范围局限)、肌肉紧张(腰部肌肉紧张僵硬、影响活动)、活动受限(弯腰等动作困难);治疗包括物理治疗(热敷、红外线照射、按摩,注意不同人群特点)、运动疗法(腰部伸展、核心肌群训练,注意不同人群适配)、药物治疗(非甾体类抗炎药遵医嘱,儿童少用、老人关注不良反应)、中医治疗(针灸、推拿,注意特殊人群操作)。
一、腰筋膜炎的症状
1.疼痛
部位:主要集中在腰部,可为单侧或双侧疼痛,疼痛性质多为酸痛、胀痛或刺痛,疼痛程度可因病情轻重而异。一般在晨起时疼痛较为明显,活动后可稍有缓解,但长时间活动或劳累后又会加重。例如,一些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或久坐久站的人群,更容易出现腰部反复的疼痛不适。对于女性而言,在生理期或孕期由于身体的生理变化,可能会使腰筋膜炎的疼痛症状有所加重。儿童若有腰部外伤史或长时间不良姿势等情况,也可能引发腰筋膜炎导致腰部疼痛。
牵涉痛:有时疼痛可牵涉到臀部、大腿等部位,但一般不会超过膝关节,疼痛范围相对较局限。
2.肌肉紧张:腰部肌肉可出现紧张、僵硬感,用手触摸时可感觉到肌肉发紧,触摸时患者可能会因肌肉紧张而感到疼痛不适。长期的肌肉紧张会影响腰部的正常活动,进一步加重腰部的不适症状。
3.活动受限:由于疼痛和肌肉紧张,患者腰部的活动会受到限制,表现为弯腰、转身、久坐起立时困难等。例如,患者可能难以自如地完成弯腰拾物的动作,转身时需要整个身体转动而非仅腰部转动。对于老年人群,本身活动能力相对较弱,腰筋膜炎导致的活动受限可能会对其日常生活造成较大影响,如影响上下楼梯等日常活动;而对于年轻的体力劳动者,活动受限可能会影响其正常的工作和劳动能力。
二、腰筋膜炎的治疗
1.物理治疗
热敷:通过热传递可以促进腰部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紧张和疼痛。常用的方法有使用热水袋、热毛巾等进行局部热敷,每次热敷时间可控制在15-20分钟,每天可进行3-4次。对于儿童,热敷时要注意温度不宜过高,避免烫伤皮肤;老年人皮肤感觉相对不敏感,也需要注意控制温度,可在热敷部位垫一块毛巾,防止直接接触皮肤造成损伤。
红外线照射:利用红外线的热效应和穿透力,改善腰部组织的血液循环,减轻炎症反应和疼痛。照射时距离腰部皮肤约30-50厘米,每次照射20-30分钟,每天1-2次。儿童和老年人在进行红外线照射时同样要注意距离和时间的控制,密切观察皮肤反应。
按摩:专业人员进行腰部按摩可以放松紧张的肌肉,缓解疼痛。按摩手法包括揉、按、推等,但要注意力度适中,避免过度用力加重损伤。对于儿童,按摩时更要轻柔,避免引起不适;老年人如果有骨质疏松等情况,按摩力度需格外谨慎,防止造成骨折等意外。
2.运动疗法
腰部伸展运动:通过适当的腰部伸展动作可以增强腰部肌肉力量,改善腰部柔韧性,减轻筋膜炎症状。例如仰卧位屈膝抱腿、站立位体前屈等动作。但运动要循序渐进,避免过度运动造成腰部损伤。儿童进行运动疗法时需在家长或专业人员的指导下进行,选择适合其年龄和身体状况的简单伸展动作;老年人在进行运动时要根据自身身体状况调整运动强度和幅度,如有不适需立即停止。
核心肌群训练:加强腹部和腰部核心肌群的训练有助于稳定腰椎,减轻腰部肌肉的负担。常见的核心肌群训练包括平板支撑、仰卧起坐等,但要注意训练强度和频率。对于儿童,核心肌群训练应选择较为温和的方式,避免过度劳累;老年人进行核心肌群训练时要根据自身平衡能力和腰部情况进行,防止摔倒等意外发生。
3.药物治疗:可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来缓解疼痛和炎症,但具体药物需遵医嘱,如出现药物过敏等情况需及时告知医生。儿童一般避免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可优先选择物理治疗等非药物干预方法;老年人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时要注意可能存在的胃肠道等不良反应,需密切关注身体状况。
4.中医治疗
针灸:通过针刺腰部相关穴位来调节经络气血,达到止痛、消炎等作用。针灸治疗需要由专业的中医师操作,对于儿童和老年人要注意针刺的深度和角度等,避免引起不适或损伤。
推拿:与按摩类似,但有其独特的中医理论基础,通过特定的推拿手法来调理腰部筋膜炎。同样需要专业中医师操作,注意儿童和老年人的特殊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