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筋膜炎症状及治疗
急性筋膜炎有疼痛(局部酸痛、胀痛等,活动劳累受凉后加重,部位与筋膜所在相关)、肌肉紧张痉挛(受累部位肌肉发硬,如足底筋膜炎晨起活动时因筋膜牵拉引发肌肉痉挛)、活动受限(不同部位患者活动受不同限制)等症状;治疗包括物理治疗(热敷控制温度、按摩力度适中、红外线照射注意适用人群)、药物治疗(非甾体抗炎药儿童避免使用,胃肠病史者谨慎)、运动疗法(不同人群运动强度有别,适当运动增强肌肉力量预防复发)。
一、急性筋膜炎的症状
1.疼痛表现
急性筋膜炎患者常出现局部疼痛,疼痛性质多为酸痛、胀痛或刺痛等。疼痛程度可因个体差异以及病情严重程度不同而有所不同,一般在活动、劳累或受凉后疼痛会加重。例如,长期从事体力劳动的人群,若患急性筋膜炎,在进行体力活动时,筋膜部位的疼痛会明显加剧,这是因为活动会使筋膜受到更多的牵拉和刺激。对于不同年龄的人群,儿童患急性筋膜炎时疼痛可能会影响其日常活动,如不愿意行走或玩耍;老年人患急性筋膜炎时,疼痛可能会在休息后也难以缓解,且可能因疼痛导致行动受限更为明显。
疼痛部位通常与筋膜所在部位相关,常见于颈肩部、腰背部、足底等部位。比如颈肩部筋膜炎,患者会感觉颈肩部肌肉紧张、疼痛,转头或上肢活动时疼痛可能会放射到头部或上肢;腰背部筋膜炎则表现为腰背部广泛的疼痛,弯腰、久坐等动作会使疼痛加重。
2.肌肉紧张与痉挛
患者受累部位的肌肉往往会出现紧张、痉挛的情况。触摸时可感觉到肌肉发硬,这是由于筋膜炎症刺激导致肌肉反射性收缩。以足底筋膜炎为例,患者足底筋膜受到炎症影响,会引起足底肌肉的痉挛,晨起下床第一步时疼痛明显,就是因为夜间休息时肌肉相对放松,晨起活动时筋膜受到牵拉,引发肌肉痉挛所致。不同性别方面,一般没有明显的性别差异,但在生活方式不同的人群中,如长期久坐的办公室人群,更容易出现颈肩部肌肉的紧张和痉挛,因为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颈肩部筋膜处于紧张状态,容易引发炎症及肌肉痉挛。
3.活动受限
由于疼痛和肌肉痉挛,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活动受限。例如腰背部急性筋膜炎患者,腰部活动会受到限制,弯腰、转身等动作困难;颈肩部急性筋膜炎患者,颈部的旋转、屈伸等活动会受到影响。对于儿童患者,活动受限可能会表现为不愿意进行日常的肢体活动,如正常的跑跳等;老年患者活动受限可能会影响其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如穿衣、洗漱等动作变得困难。
二、急性筋膜炎的治疗
1.物理治疗
热敷:通过热敷可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筋膜的紧张状态,减轻炎症反应。一般可使用热毛巾或热水袋进行局部热敷,温度控制在40-50℃左右,每次热敷15-20分钟,每天可进行3-4次。对于不同年龄的人群,儿童皮肤较为娇嫩,热敷时要注意温度不宜过高,避免烫伤;老年人皮肤感觉相对迟钝,也需要密切关注温度,防止烫伤。在生活方式方面,长期伏案工作的人群可在工作间隙进行热敷,缓解颈肩部筋膜炎引起的不适。
按摩:专业的按摩可以放松肌肉,改善筋膜的血液循环。按摩时要注意力度适中,避免过度用力加重损伤。对于颈肩部筋膜炎患者,按摩师可以采用揉、按、捏等手法放松颈肩部肌肉;腰背部筋膜炎患者可进行腰部的揉按等操作。不同性别在按摩时没有特殊差异,但对于有骨质疏松等病史的老年人,按摩时要特别注意力度,避免因按摩力度过大导致骨折等意外情况。
红外线照射:红外线照射能够深入组织,促进炎症吸收,缓解疼痛。通过红外线灯照射病变部位,距离保持在30-50厘米左右,每次照射20-30分钟,每天1-2次。儿童进行红外线照射时要注意避免眼睛直接接触红外线,可佩戴眼罩保护;有皮肤破损的患者不宜进行红外线照射。
2.药物治疗
非甾体抗炎药可用于缓解疼痛和炎症,如布洛芬等,但儿童应避免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因其可能会对儿童的胃肠道等产生不良影响。对于有胃肠道疾病病史的患者,使用非甾体抗炎药时要谨慎,可选择对胃肠道刺激较小的药物或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
3.运动疗法
适当的运动有助于增强肌肉力量,改善筋膜的功能,预防筋膜炎的复发。例如,颈肩部筋膜炎患者可进行颈部的伸展运动,如缓慢地左右转头、上下点头等;腰背部筋膜炎患者可进行小燕飞等锻炼。不同年龄的人群运动强度要有所区别,儿童运动强度不宜过大,应在家长或专业人士的指导下进行;老年人运动要循序渐进,避免剧烈运动导致病情加重。生活方式方面,长期缺乏运动的人群应逐渐增加运动频率和强度,以改善筋膜的健康状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