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腔腹膜炎是盆腔内腹膜的炎症,多由其他盆腔器官炎症蔓延所致,病因有感染因素(细菌感染、性传播感染)和邻近器官炎症蔓延,病理改变为腹膜充血、水肿、有渗出液等,临床表现有腹痛、发热、消化道症状及腹部压痛反跳痛、宫颈举痛等,诊断通过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血常规、CRP、病原体检测)、影像学检查(B超、CT或MRI),治疗原则包括抗生素治疗、支持治疗、手术治疗,预防措施有注意个人卫生、积极治疗邻近器官炎症、增强体质。
一、定义
盆腔腹膜炎是指盆腔内腹膜发生的炎症,多由其他盆腔器官的炎症蔓延所致,如输卵管炎、卵巢炎等,炎症可局限于一个部位,也可几个部位同时发病。
二、病因
1.感染因素
细菌感染:常见的致病菌有大肠杆菌、链球菌、葡萄球菌等。当女性生殖系统受到损伤、抵抗力下降时,这些细菌容易侵入盆腔腹膜引发炎症。例如,产后或流产后,女性身体较为虚弱,宫颈口尚未完全关闭,细菌容易上行感染;经期不注意卫生,使用不洁的卫生巾或进行性生活等,也可能导致细菌侵入盆腔引起炎症。不同年龄阶段的女性,感染途径可能有所不同,年轻女性性生活活跃,感染风险相对较高;而中老年女性可能因其他妇科疾病引发炎症蔓延。
性传播感染:如淋病奈瑟菌、沙眼衣原体等引起的性传播疾病,可导致盆腔腹膜炎。性活跃的年轻女性是性传播感染相关盆腔腹膜炎的高危人群,不良的性行为方式增加了感染风险。
2.邻近器官炎症蔓延:如阑尾炎、结肠炎等,炎症可直接蔓延至盆腔腹膜,引起盆腔腹膜炎。对于有阑尾炎病史的患者,若炎症控制不及时,就有可能波及盆腔腹膜。
三、病理改变
盆腔腹膜受到炎症刺激后,会出现充血、水肿,表面有渗出液。严重时,渗出液可形成脓液,导致盆腔粘连等情况。不同病情程度的患者,病理改变的严重程度不同,轻者可能仅有轻微的腹膜充血水肿,重者则会有大量脓液积聚和广泛的盆腔粘连。
四、临床表现
1.症状
腹痛:是主要症状之一,疼痛程度不一,可为持续性隐痛、胀痛或剧烈疼痛。疼痛部位多在下腹部,可伴有腰骶部酸痛。不同年龄和病情的患者腹痛表现有所差异,年轻患者疼痛可能较为敏感,而病情较重的患者疼痛往往更为剧烈。例如,急性盆腔腹膜炎患者腹痛较为明显,呈持续性,活动或性交后疼痛加重。
发热:病情较重时可出现发热,体温可高达38℃以上。发热情况因个体差异和病情严重程度不同而有所不同,体质较弱的患者可能发热更为明显。
消化道症状:如恶心、呕吐、腹胀、腹泻等。这是因为盆腔炎症刺激胃肠道所致,不同患者消化道症状的严重程度不同,部分患者可能仅有轻度的恶心,而部分患者可能出现频繁呕吐和严重腹泻。
2.体征
腹部压痛、反跳痛:腹部检查时可发现下腹部有明显压痛,按压后突然松手时疼痛加剧(反跳痛)。这是盆腔腹膜炎的重要体征之一,不同患者的压痛和反跳痛程度有所不同,病情越重,体征越明显。
宫颈举痛:妇科检查时,医生触碰宫颈时患者会感到疼痛。这是由于盆腔炎症累及宫颈周围组织引起的。
五、诊断方法
1.病史采集:详细询问患者的月经史、生育史、性生活史、既往盆腔疾病史等。通过病史采集可以初步判断可能的病因和病情线索。例如,了解患者是否有产后、流产后感染史,是否有不洁性生活史等。
2.体格检查:除了一般的全身检查外,重点进行妇科检查。观察外阴、阴道有无异常,宫颈有无举痛,子宫及附件有无压痛等。
3.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可见白细胞计数升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增加,提示有炎症感染。不同年龄患者的血常规表现可能与身体的应激反应等因素有关,儿童患者由于身体的免疫特点,血常规变化可能相对更为明显。
C-反应蛋白(CRP):CRP升高提示体内有炎症反应,其升高程度与炎症的严重程度有一定相关性。
病原体检测:可取阴道分泌物、宫颈分泌物等进行病原体培养及药敏试验,以明确致病菌,指导治疗。对于性传播感染相关的盆腔腹膜炎,病原体检测尤为重要。
4.影像学检查
B超检查:可了解盆腔内器官的形态、大小及有无积液等情况。通过B超可以发现盆腔积液、输卵管增粗等异常表现。不同年龄患者的盆腔B超表现可能因生理结构差异而有所不同,例如,青春期女性的生殖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成熟,B超表现与成年女性有所不同。
CT或MRI检查:对于病情复杂、其他检查难以明确诊断的患者,可考虑进行CT或MRI检查,有助于更清晰地了解盆腔内的病变情况。
六、治疗原则
1.抗生素治疗:根据病原体检测结果选用敏感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选择抗生素时要考虑不同年龄患者的特点,例如,儿童患者应避免使用可能影响骨骼发育等的抗生素。
2.支持治疗:患者需卧床休息,采取半卧位,以利于脓液积聚在直肠子宫陷凹,减少炎症扩散。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补充液体,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平衡失调。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营养支持的方式和需求有所不同,儿童患者需要保证足够的营养摄入以促进身体恢复。
3.手术治疗:如果盆腔腹膜炎形成脓肿且经药物治疗无效,或脓肿破裂等情况,则需要进行手术治疗。手术方式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定,如脓肿切开引流等。
七、预防措施
1.注意个人卫生
保持外阴清洁,每天用温水清洗外阴,勤换内裤。尤其要注意经期卫生,使用合格的卫生巾,经期避免性生活。不同年龄的女性都应重视个人卫生,年轻女性性生活活跃更要注意性生活前后的卫生清洁。
保持性生活卫生,性伴侣有生殖系统感染时应避免性生活。
2.积极治疗邻近器官炎症:如及时治疗阑尾炎、结肠炎等疾病,防止炎症蔓延至盆腔。对于有相关邻近器官疾病的患者,要遵循早发现、早治疗的原则,降低盆腔腹膜炎的发生风险。
3.增强体质: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如散步、慢跑、瑜伽等,增强机体抵抗力。不同年龄的人群应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和运动量,儿童可以通过户外活动等方式增强体质,中老年女性可以选择较为温和的运动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