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水栓塞的原因
羊水栓塞确切病因未完全明确,主要与羊膜腔内压力过高(宫缩过强或强直性收缩时羊膜腔内压力超静脉压致羊水挤入微血管进入母体循环)、胎膜破裂(人工破膜、前置胎盘、胎盘早剥等使羊水易入母体血循环)、宫颈或宫体损伤处有开放静脉或血窦(分娩中宫颈撕裂、子宫破裂等致羊水经损伤处静脉或血窦入血,剖宫产史、经产妇、高龄产妇、长期吸烟肥胖者、有前置胎盘胎盘早剥病史者风险增高)相关。
羊膜腔内压力过高:多发生于宫缩过强或强直性收缩时,例如经产妇宫缩过强的情况较为常见,此时子宫收缩压力增大,使得羊膜腔内压力超过静脉压,羊水有可能被挤入破损的微血管而进入母体血液循环。
胎膜破裂:胎膜破裂是羊水进入母体循环的重要条件,比如人工破膜时,羊水可从子宫颈管破损的小血管进入母体血循环;另外,前置胎盘、胎盘早剥等情况也可能伴随胎膜与子宫壁分离,使羊水容易进入母体血循环。
宫颈或宫体损伤处有开放的静脉或血窦:分娩过程中如宫颈撕裂、子宫破裂等,使得血管损伤开放,羊水可通过这些损伤处的静脉或血窦进入母体血液循环。例如子宫破裂时,子宫肌层断裂,血管暴露,羊水极易由此进入母体血循环。对于有剖宫产史的产妇,子宫肌层存在手术瘢痕,在分娩过程中子宫收缩时也可能增加羊水进入血循环的风险;经产妇由于多次分娩,宫颈等部位损伤的概率相对增加,也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羊水栓塞的发生几率。高龄产妇由于机体各方面机能相对下降,身体的应激和代偿能力有所减弱,在分娩过程中发生羊水栓塞相关病理生理变化的风险可能相对较高;而生活方式方面,长期吸烟、肥胖等可能影响机体的凝血功能等,间接增加羊水栓塞的发生可能性,但这并非直接的羊水栓塞发生原因,而是可能通过影响机体整体状态间接产生作用;有前置胎盘、胎盘早剥等病史的产妇,其发生羊水栓塞的风险会显著升高,因为此类病史本身就容易导致胎膜与子宫壁关系异常以及子宫血窦开放等情况,使得羊水更容易进入母体血循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