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肺结核ct表现
原发性肺结核是小儿肺结核主要类型,其CT表现有原发病灶(多为肺内单发或多发斑片、结节、团块阴影,好发于上叶下部或下叶上部近胸膜处)、淋巴管炎(从原发病灶向肺门走行条索状阴影,常不清晰)、肺门及纵隔淋巴结肿大(常见,儿童更常见且明显,成年相对隐匿,免疫力低人群表现不典型),有结核病接触史等人群出现呼吸系统症状需警惕并及时CT检查。
原发病灶:多表现为肺内单发或多发的斑片状、结节状或团块状阴影,边界可清晰或模糊。病灶大小不一,一般直径多在1-3cm左右。好发于上叶下部或下叶上部近胸膜处,这与初次感染时结核菌易通过淋巴引流到达胸膜下的肺组织有关。例如,在儿童原发性肺结核中,约有90%的原发病灶位于肺上叶下部或下叶上部。
淋巴管炎:表现为从原发病灶向肺门走行的条索状阴影,是结核菌沿淋巴管蔓延的表现。但由于淋巴管炎较细,CT上有时可能显示不清晰。
肺门及纵隔淋巴结肿大:这是原发性肺结核常见的CT表现之一。淋巴结肿大可表现为肺门区或纵隔内单个或多个淋巴结增大,呈结节状或肿块状。肿大的淋巴结边界可清晰或模糊,直径可从数毫米至数厘米不等。儿童患者的淋巴结肿大相对更为常见且明显,因为儿童的免疫系统尚在发育中,对结核菌的免疫反应可能更强烈,导致淋巴结反应性增生更为显著。例如,研究发现约70%-80%的原发性肺结核患儿存在肺门或纵隔淋巴结肿大。
不同年龄、性别患者的原发性肺结核CT表现可能有一定差异。儿童患者由于其解剖和生理特点,原发病灶相对较易累及胸膜下区域,淋巴结肿大更为常见且程度较重;而成年患者的原发病灶和淋巴结肿大表现可能相对较隐匿。生活方式方面,一般无特殊的直接影响,但免疫力较低的人群(如患有基础疾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等)发生原发性肺结核时,其CT表现可能更不典型,原发病灶可能不典型,淋巴结肿大可能更明显且易出现融合等情况。对于有结核病接触史等病史的人群,在出现相应呼吸系统症状时,需高度警惕原发性肺结核,及时进行CT等检查以明确诊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