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经不调是常见妇科症状,表现为月经周期、经期、经量异常,周期异常包括过长(超35天,多与内分泌失调如多囊卵巢综合征有关)、过短(短于21天,多与黄体功能不足有关);经期异常包括延长(超7天,多与子宫肌瘤有关)、过短(短于3天,多与子宫内膜发育不良有关);经量异常包括过多(超80毫升,多与子宫腺肌病有关)、过少(少于20毫升,多与雌激素水平过低有关)。不同年龄女性原因不同,青春期与轴未成熟有关,育龄期与妊娠、内分泌疾病有关,围绝经期与卵巢衰退有关,生活方式如熬夜、节食、压力大等也可致月经不调,不同人群需采取相应措施。
一、月经周期异常
1.周期过长:正常月经周期一般为21~35天,若周期超过35天则属于周期过长。可能与内分泌失调有关,例如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常出现排卵异常,导致月经周期延长。研究表明,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中约70%存在月经周期不规律的情况。
2.周期过短:月经周期短于21天称为周期过短。可能与黄体功能不足相关,黄体功能不足会使得子宫内膜提前脱落,从而导致月经周期缩短。
二、经期异常
1.经期延长:正常经期为3~7天,若经期超过7天则为经期延长。可能由子宫肌瘤引起,子宫肌瘤会影响子宫收缩,导致经期延长。临床数据显示,患有子宫肌瘤的女性中约40%会出现经期延长的现象。
2.经期过短:经期短于3天属于经期过短。可能与子宫内膜发育不良有关,子宫内膜发育不良会使月经量减少,进而导致经期缩短。
三、经量异常
1.经量过多:正常经量为20~60毫升,若经量超过80毫升则为经量过多。可能与子宫腺肌病有关,子宫腺肌病会导致子宫肌层增厚,影响子宫收缩止血,从而引起经量过多。有研究发现,子宫腺肌病患者中约60%存在经量过多的情况。
2.经量过少:经量少于20毫升为经量过少。可能与内分泌紊乱中的雌激素水平过低有关,雌激素水平低会使子宫内膜增生不足,导致经量减少。
不同年龄阶段女性月经不调的原因可能有所不同。青春期女性月经不调多与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尚未完全成熟有关;育龄期女性月经不调可能与妊娠相关疾病、内分泌疾病等有关;围绝经期女性则多与卵巢功能衰退有关。生活方式方面,长期熬夜、过度节食、精神压力过大等都可能影响内分泌,导致月经不调。对于有月经不调的特殊人群,如青春期女性应注意保持规律作息、合理饮食,缓解学习压力;育龄期女性若有月经不调需排查是否有妊娠相关问题及内分泌疾病;围绝经期女性出现月经不调应定期进行妇科检查,关注自身健康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