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膜早破是指什么
胎膜早破指妊娠28周后至临产前胎膜破裂,分未足月和足月胎膜早破。感染、胎膜受力不均、胎膜发育不良是发生机制相关因素。临床表现为孕妇突然阴道流液伴胎脂或胎粪,久破有感染征象。对母儿有影响,对母体增剖宫产等风险,对胎儿致早产等并发症,孕周越小预后越差。
一、定义阐述
胎膜早破是产科常见的一种并发症,正常情况下胎膜应在临产后、子宫收缩加强时才破裂。当妊娠未满37周发生胎膜早破时称为未足月胎膜早破,而妊娠满37周后发生的胎膜早破则称为足月胎膜早破。
二、发生机制相关因素
1.感染因素:是胎膜早破最主要的原因。细菌、病毒等病原体感染可引起胎膜炎,使胎膜局部张力下降而导致破裂。例如,阴道内的一些条件致病菌,如B族链球菌等感染,会破坏胎膜的完整性。从年龄角度看,年轻女性可能因为生殖系统防御功能相对较弱等原因,更容易受到感染因素影响而发生胎膜早破风险增加;对于有生殖道感染病史的女性,再次妊娠时发生胎膜早破的几率也会更高。
2.胎膜受力不均:多胎妊娠时,子宫腔内压力过高,双胎或多胎妊娠时子宫过度膨胀,使得胎膜承受的压力不均匀,容易发生破裂。胎儿先露部与骨盆入口未能很好衔接时,如头盆不称、胎位异常等情况,胎膜所受压力不均衡,也可导致胎膜早破。
3.胎膜发育不良:孕妇维生素C、铜元素缺乏等可影响胎膜的发育,使胎膜抗张能力下降,容易发生破裂。比如孕期饮食中缺乏富含维生素C的蔬菜水果等,就可能导致维生素C摄入不足,影响胎膜正常结构和功能。
三、临床表现
孕妇突然感到有较多液体从阴道流出,可伴有少量胎脂或胎粪。肛诊时上推胎先露部可见阴道流液量增多。若胎膜破裂时间较长,可能会出现感染征象,如母体体温升高、心率加快、子宫压痛等,胎儿也可能出现心率异常等情况。对于不同年龄的孕妇,临床表现可能无明显差异,但年轻孕妇在妊娠期间发生胎膜早破可能会面临更多关于后续妊娠处理及胎儿预后等方面的心理和实际问题;而高龄孕妇本身妊娠风险相对较高,胎膜早破后发生不良妊娠结局的风险也可能增加。
四、对母儿的影响
1.对母体的影响:胎膜早破后,阴道内的病原体容易上行感染,引起绒毛膜羊膜炎等,增加剖宫产率、产后出血、产褥感染的发生风险。对于有妊娠合并症的孕妇,如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等,感染可能会进一步加重病情。
2.对胎儿的影响:胎膜早破后,胎儿容易发生早产、脐带脱垂、胎儿窘迫等。未足月胎膜早破的胎儿由于各器官发育尚未成熟,早产可能导致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感染等一系列并发症;即使是足月胎膜早破的胎儿,也可能因为脐带脱垂等情况导致胎儿缺氧甚至死亡。不同孕周发生胎膜早破,对胎儿预后的影响程度不同,孕周越小,胎儿预后越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