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由围生期因素致脑缺氧缺血引发,病因有围生期窒息及出生后相关疾病,发病机制涉及能量代谢衰竭、自由基损伤、钙超载,临床表现分轻中重,辅助检查有脑电图、头颅超声等,诊断靠综合判断并与其他病鉴别,预后与病情严重程度相关,预防重点是预防围生期窒息。
一、定义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是由于各种围生期因素引起的脑缺氧或缺血而导致的常见的新生儿脑损伤,主要表现为意识状态、肌张力及原始反射改变等,严重者可伴有脑干功能障碍。
二、病因
1.围生期窒息:是最主要的病因,包括胎儿在宫内窘迫及分娩过程中或出生时的窒息,如母亲患有妊娠高血压综合征、胎盘早剥、脐带脱垂等。
2.其他:如出生后呼吸暂停、严重的呼吸系统疾病、心力衰竭及周围循环衰竭等也可引起脑损伤。
三、发病机制
1.能量代谢衰竭:缺氧时脑的无氧酵解增加,乳酸堆积,导致ATP生成减少,钠-钾泵功能障碍,细胞内钠、水潴留,形成细胞水肿。
2.自由基损伤:缺氧缺血可使脑内产生大量自由基,如超氧阴离子、羟自由基等,损伤细胞膜、蛋白质和核酸,导致细胞结构和功能破坏。
3.钙超载:细胞内钙浓度升高,激活多种酶,如磷脂酶、蛋白酶等,进一步加重细胞损伤和凋亡。
四、临床表现
1.轻度:出生24小时内症状最明显,常表现为淡漠与激惹交替,或过度兴奋,有自发或刺激引起的肌阵挛,颅神经检查正常,肌张力正常或增加,拥抱反射和吸吮反射稍活跃,呼吸平稳,前囟张力正常,病程呈自限性,预后良好。
2.中度:出生24-72小时症状最明显,意识淡漠,嗜睡,出现惊厥、肌阵挛,肌张力减退,肢体自发动作减少,原始反射减弱,常有呼吸不规则,前囟张力正常或稍高,拥抱、吸吮反射减弱,病死率较低,部分患儿可留有神经系统后遗症。
3.重度:出生72小时或以上症状最明显,意识昏迷,深浅反射及新生儿反射均消失,肌张力低下,瞳孔固定无反应,有心动过缓、低血压、呼吸不规则或暂停等,多在出生后数日内死亡,存活者常留有严重神经系统后遗症。
五、辅助检查
1.脑电图:可出现背景活动异常,如低电压、爆发抑制等,对判断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有一定价值。
2.头颅超声:可发现脑室变窄、脑室周围回声增强等改变,有助于早期诊断和监测病情。
3.头颅CT:可显示脑水肿、低密度灶等改变,对确定病变范围和严重程度有帮助。
4.头颅MRI:对脑实质病变的诊断价值更高,能更清晰地显示脑组织的损伤部位和程度。
六、诊断与鉴别诊断
1.诊断:主要根据围生期窒息史、出生后早期出现的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以及辅助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判断。
2.鉴别诊断:需与新生儿颅内出血、先天性脑发育异常等疾病相鉴别,通过详细的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来进行区分。
七、预后及预防
1.预后:病情的严重程度与预后密切相关,轻度患儿预后较好,中度患儿部分可留有后遗症,重度患儿病死率高,存活者多有严重后遗症。
2.预防:关键在于预防围生期窒息的发生,孕妇应定期进行产前检查,及时发现并处理高危妊娠;分娩过程中要密切监测胎儿情况,一旦发生窒息要及时进行复苏抢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