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气管支气管异物
气管支气管异物是异物进入气管或支气管致呼吸道梗阻等病理改变的病症,儿童多因牙齿、咀嚼、喉反射及好奇等因素,成人多因进食或工作等因素致病,有机械性梗阻、继发感染等病理生理改变,有呛咳、呼吸困难等典型及不同部位表现,可通过病史、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支气管镜检查诊断,需尽早行支气管镜取异物,呼吸困难严重者先改善通气,并发感染等需对症治疗
一、定义
气管支气管异物是指异物进入气管或支气管内,导致呼吸道梗阻等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的病症。多发生于儿童,尤其是5岁以下儿童,这与儿童牙齿发育不全、咀嚼功能不完善、喉保护性反射不健全有关,且儿童好奇心强,喜欢将小物件放入口中,易在嬉笑、哭闹、奔跑时误吸。成人也可能发生,常与进食时谈笑、呛咳,或工作时将小零件含于口中误吸等情况有关。
二、病因
1.儿童常见病因:儿童常将小玩具、豆类、花生米等放入口中,在嬉笑、哭闹、跑跳或剧烈活动时,声门打开,易将异物吸入气管、支气管。
2.成人常见病因:成人多因进食时说话、嬉笑、咳嗽,使异物随气流进入气管、支气管;也可见于工作时将小零件含于口中,不慎吸入;还有少数情况是医源性因素,如气管插管等操作时异物误入。
三、病理生理改变
1.机械性梗阻:异物堵塞气管或支气管,可引起不同程度的通气障碍。完全性梗阻时,气体不能进入肺内,患侧肺叶逐渐出现肺不张;部分性梗阻时,气体可进出,但易形成活瓣样阻塞,导致患侧肺气肿。
2.继发感染:异物长期存留在气管或支气管内,可刺激局部黏膜,引起炎症反应,导致黏膜充血、水肿、分泌物增多,进而引发肺炎、肺脓肿、脓胸等继发感染性疾病。
四、临床表现
1.典型症状
呛咳:异物进入气管时,患者立即出现剧烈呛咳,可伴有憋气、面色青紫等表现。
呼吸困难:根据异物梗阻程度不同,可出现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如吸气性呼吸困难、呼气性呼吸困难或混合性呼吸困难。完全性气管异物梗阻时,患者可出现不能说话、不能咳嗽、不能呼吸,面色口唇发绀等危急表现。
异物撞击声:有时可听到患者咳嗽时气管、支气管内异物撞击声门或支气管壁的拍击声。
2.不同部位异物的表现
气管异物:异物多停留于气管内,主要表现为阵发性呛咳、呼吸困难,可闻及气管拍击声。
支气管异物:异物进入支气管后,若为不完全梗阻,可出现肺气肿;若为完全梗阻,可出现肺不张。不同支气管异物表现有所差异,如异物在右侧支气管,因右侧支气管较粗短,症状相对左侧可能稍轻,但仍有相应的呼吸困难、咳嗽等表现。
五、诊断方法
1.病史:详细询问患者或监护人异物吸入史是重要的诊断依据,如患儿玩耍时突然出现呛咳等表现,应高度怀疑气管支气管异物。
2.体格检查:可发现患侧呼吸音减弱、叩诊呈浊音等体征,但部分患者体征可能不典型。
3.影像学检查
X线检查:对于不透光的异物,可直接显示异物的位置和形态;对于透光的异物,可通过观察间接征象协助诊断,如肺气肿、肺不张、纵隔摆动等。
CT检查:能更清晰地显示气管、支气管内异物的情况,尤其是对于小的、复杂部位的异物,CT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4.支气管镜检查:既是诊断气管支气管异物的重要方法,也是治疗的重要手段。通过支气管镜可直接观察到异物,并进行取出操作。
六、治疗原则
一旦怀疑或确诊气管支气管异物,应尽早行支气管镜检查并取出异物。对于呼吸困难严重的患者,需先采取紧急措施改善通气,如紧急行气管切开等,以挽救患者生命。对于并发肺部感染等情况,需同时进行抗感染等对症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