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一定会遗传吗
癌症并非一定会遗传,其发生是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部分癌症有遗传易感性但非必然发病,环境因素对癌症发生影响重大,有癌症遗传易感性者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可降风险,不同癌症环境因素作用不同,有癌症家族病史者需注重定期筛查。
遗传因素的影响:某些癌症具有遗传易感性,比如BRCA1/BRCA2基因突变与乳腺癌、卵巢癌等的遗传相关性较高,若家族中有相关基因突变的遗传背景,个体患癌风险会增加,但这并不意味着一定会发病。一般来说,由特定基因突变导致的遗传性癌症只占所有癌症的5%-10%左右。例如,林奇综合征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与错配修复基因(如MLH1、MSH2等)的突变相关,携带相关突变基因的个体患结直肠癌、子宫内膜癌等多种癌症的风险显著高于普通人群,但也不是必然会患上癌症。
环境因素的作用:环境因素对癌症的发生起着重要作用。即使有癌症遗传易感性的个体,若能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合理饮食(减少高脂肪、高盐、腌制食物摄入,增加蔬菜、水果等富含膳食纤维食物的摄取)、适度运动(每周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戒烟限酒、避免长期暴露于污染环境(如减少接触化学致癌物质、放射性物质等)等,可大大降低癌症的发生风险。以肺癌为例,有肺癌家族史的人,如果长期吸烟,其患肺癌的风险比无家族史且不吸烟的人高很多倍;但如果无家族史且能做到不吸烟、远离二手烟等不良环境因素,患肺癌的风险就会明显降低。对于儿童癌症,虽然遗传因素也有一定影响,但环境因素如孕期母亲接触某些有害物质、儿童自身免疫功能发育不完善及病毒感染等也起到重要作用,像视网膜母细胞瘤有部分是遗传因素导致,但也有不少是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因其他因素引发的。对于女性而言,除了上述普遍的环境因素外,激素水平等特殊因素也可能影响癌症发生,有乳腺癌家族史的女性,若能保持内分泌稳定,也可降低发病几率;对于有特定癌症家族病史的老年人,更要注重定期进行癌症筛查,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因为随着年龄增长,身体各项机能衰退,癌症发生风险相对更高,而通过定期筛查可以在癌症早期无症状时就发现病变,提高治疗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