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疸20左右会导致脑瘫
黄疸20左右属病理性黄疸范畴,未及时干预时未结合胆红素可通过血-脑屏障损伤神经细胞致神经发育异常增脑瘫风险,但非所有患儿都会发病,还与多种因素有关,对该类患儿要积极查病因,新生儿等及时蓝光照射等干预,早产儿更需加强监测,同时关注喂养等情况降不良预后风险。
一、黄疸的相关指标及意义
黄疸是由于血清中胆红素升高致使皮肤、黏膜和巩膜发黄的症状。血清胆红素的正常值一般为总胆红素(TBIL)1.7~17.1μmol/L,直接胆红素(DBIL)0~6.8μmol/L,间接胆红素(IBIL)1.7~10.2μmol/L。当血清总胆红素值达到20左右(不同检测单位参考值可能略有差异,以μmol/L计)时,已属于病理性黄疸范畴。病理性黄疸若未及时干预,可能会对神经系统产生影响。
二、黄疸20左右可能导致脑瘫的机制
重度高胆红素血症,如血清胆红素水平明显升高时,未结合胆红素可通过血-脑屏障进入中枢神经系统,尤其是基底神经节、丘脑、丘脑下核、顶核、脑室核、尾状核、以及小脑、延脑、脑桥等部位,沉积在这些神经核团处,导致神经细胞的氧化磷酸化过程受到抑制,影响神经细胞的能量代谢,进而损伤神经细胞,影响神经系统的正常发育和功能,长期以往可能增加脑瘫发生的风险。但并不是所有黄疸20左右的患儿都会发展为脑瘫,这还与黄疸出现的时间、进展速度、患儿个体差异等多种因素有关。例如,早产儿、存在溶血等基础疾病的患儿相对更易受到高胆红素血症的不良影响。
三、针对黄疸20左右患儿的应对措施及特殊人群提示
对于出现黄疸20左右的患儿,首先要积极查找病因,如是否存在溶血、感染等情况。对于新生儿等特殊人群,应及时进行蓝光照射治疗等干预措施,以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蓝光照射是通过特定波长的光线使未结合胆红素转化为水溶性异构体,经胆汁和尿液排出体外。在护理过程中,要密切监测患儿的胆红素水平变化、神经系统症状等。对于早产儿,由于其血-脑屏障发育更不完善,更应加强监测和及时干预,因为早产儿发生高胆红素脑病进而导致脑瘫的风险相对足月儿更高。同时,要关注患儿的喂养、生长发育等情况,为患儿提供适宜的护理环境和条件,最大程度降低不良预后的发生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