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疱疹性咽峡炎发病过程
小儿疱疹性咽峡炎发病过程分为潜伏期、急性期、恢复期。潜伏期2-4天,无明显症状;急性期先突然高热,持续2-4天,之后1-2天咽峡部出现疱疹、溃疡,过度劳累等会加重症状;恢复期经治疗发热3-4天消退,疱疹溃疡渐愈,约持续1周,免疫力低患儿恢复期可能更长,需休息营养促恢复。
一、潜伏期
时间范围:一般为2~4天。
特点:此阶段患儿通常无明显的临床症状,但体内已经有肠道病毒在进行复制等活动,病毒在体内开始侵袭相关组织,但还未引起明显的病理改变和症状表现。这个阶段患儿可能与健康人接触等途径感染了肠道病毒,病毒在咽部等局部组织开始定植并进入复制增殖阶段,但机体还未出现可被察觉的不适。
二、急性期
发热阶段
体温变化:多数患儿会突然出现发热,体温可迅速升高至39~40℃甚至更高,部分患儿可能伴有寒战。发热一般可持续2~4天。研究表明肠道病毒感染后会刺激机体的免疫系统,引发一系列炎症反应,从而导致体温调节中枢紊乱,出现发热症状。
年龄影响:对于婴幼儿来说,由于其体温调节中枢发育尚未完善,发热时更容易出现高热惊厥等情况,需要密切关注体温变化。而较大儿童相对婴幼儿来说,发生高热惊厥的风险相对低一些,但也需要积极进行退热等处理。
咽峡部症状出现阶段
疱疹出现:发热开始1~2天后,患儿的咽峡部开始出现变化。咽部充血,软腭、悬雍垂、腭弓、扁桃体及扁桃体上可见灰白色小丘疹,周围绕以红晕,24小时内水疱破溃变为浅溃疡,直径1~2mm。这些疱疹和溃疡是由于肠道病毒侵袭咽部黏膜组织,导致黏膜细胞损伤、坏死等病理过程引起。
生活方式影响:如果患儿在发病期间有过度劳累、营养不良等情况,可能会影响机体的免疫功能,导致咽峡部疱疹和溃疡的症状相对更严重,病程也可能延长。
三、恢复期
症状缓解:经过适当的对症支持治疗等,一般发热会在3~4天内逐渐消退,咽峡部的疱疹和溃疡也会逐渐愈合。整个病程大约持续1周左右,但具体时间会因患儿的个体差异、感染病毒的类型等因素而有所不同。例如感染柯萨奇病毒A组的患儿和感染其他肠道病毒的患儿,病程可能会有细微差别。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对于免疫力较低的患儿,如患有先天性免疫缺陷病的患儿,恢复期可能会相对较长,并且需要更加密切的观察,因为这类患儿容易出现病情反复或者继发其他感染等情况。在恢复期,仍需要注意让患儿休息,保证充足的营养摄入,以促进机体的完全恢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