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疱疹性咽峡炎要经过哪些过程
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由肠道病毒引起,经口-口或粪-口途径感染,先有病原体感染阶段,随后进入临床症状出现阶段,表现为突发高热、咽部出现疱疹及溃疡等,之后病程进展与恢复,一般病程约1周,恢复情况有个体差异,家长需密切关注病情变化并做好隔离防护。
一、病原体感染阶段
小儿疱疹性咽峡炎通常是由肠道病毒引起,常见的如柯萨奇病毒A组等。肠道病毒通过口-口途径或粪-口途径进入小儿体内,开始在咽部等局部黏膜组织中定植并进行复制,此阶段小儿可能尚无明显的临床症状,但病毒已在体内开始活动。小儿的免疫系统此时开始识别病毒,不过初期可能还未产生明显的免疫应答表现,该阶段小儿的年龄多在1-7岁左右,因为此年龄段小儿的免疫系统相对尚未完全成熟,且接触外界病毒的机会相对较多。
二、临床症状出现阶段
1.发热:一般起病较急,小儿会出现突发的高热,体温可迅速升高至38℃-40℃左右,发热持续时间因个体差异和病毒感染情况有所不同,有的小儿可能发热2-4天,有的可能持续1周左右。发热是机体免疫系统对抗病毒的一种表现,小儿年龄越小,体温波动可能越明显,且高热时需密切关注防止出现惊厥等情况,因为幼儿神经系统发育尚未完善,高热容易诱发惊厥。
2.咽部症状:小儿咽部会出现特征性改变,咽部充血,在软腭、悬雍垂、扁桃体及腭舌弓等部位可见散在的灰白色疱疹,直径约1-2mm,周围绕以红晕,随后疱疹破溃形成小溃疡。小儿会因咽部疼痛出现拒食、流涎等表现,尤其在进食固体食物或较热食物时,咽部疼痛会更加明显,这会影响小儿的营养摄入,需要家长给予适当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来保证小儿的营养供给。
三、病程发展与恢复阶段
1.病程进展:在发病后的1-2天内,上述发热和咽部疱疹、溃疡等症状可能会逐渐加重,然后进入一个相对的稳定期,之后随着小儿自身免疫系统对病毒的逐步清除,症状开始缓解。一般整个病程大约在1周左右,但也有个别小儿因病毒毒力较强或自身免疫力较低,病程可能会延长至2周左右。在病程进展过程中,要注意观察小儿是否出现并发症,如合并脑炎、心肌炎等,虽然较少见,但一旦出现会严重影响小儿健康。
2.恢复情况:随着症状的缓解,咽部的疱疹和溃疡会逐渐愈合,体温恢复正常,小儿拒食、流涎等症状也会改善,能够逐渐恢复正常饮食和活动。小儿恢复的时间同样存在个体差异,年龄较小、体质较弱的小儿恢复相对较慢,而体质较好的小儿恢复相对较快。在恢复阶段,仍要注意让小儿多休息,保持口腔清洁,可适当让小儿多喝温开水,促进身体的恢复。
小儿疱疹性咽峡炎整个过程中,家长需密切关注小儿的病情变化,一旦出现异常情况如持续高热不退、精神萎靡、抽搐等,应及时就医。同时,要注意做好小儿的隔离防护措施,避免交叉感染,在小儿患病期间,尽量减少带小儿去人员密集的场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