粪便常规检查可通过观察粪便性状初步判断肠道内环境,显微镜检查可观察细胞等情况;肠道菌群检测中16SrRNA基因测序可明确菌群种类和丰度,宏基因组测序能全面分析菌群基因组成和功能;生化检查中肝功能相关指标可辅助判断菌群失调对代谢的影响,电解质及血糖检测能了解菌群失调对营养代谢平衡的影响,不同年龄、性别人群在相关检查表现上有一定差异且受生活方式、病史等因素影响
一、粪便常规检查
1.粪便性状:
正常粪便为成形软便,肠道菌群失调时可能出现粪便稀溏、不成形甚至水样便等情况。通过观察粪便性状可以初步判断肠道内环境的大致状况,比如长期的水样便可能提示肠道菌群失调导致消化吸收功能严重紊乱,不同年龄人群粪便性状有所差异,婴幼儿肠道功能发育不完善,更易出现因菌群失调引起的粪便性状改变;成年人若长期饮食不规律等导致菌群失调也会出现粪便性状异常。
2.粪便显微镜检查:
可观察粪便中细胞、寄生虫卵等情况。肠道菌群失调可能影响肠道黏膜的完整性,导致少量红细胞、白细胞等出现,不同性别在肠道菌群失调时粪便显微镜下表现差异不大,但年龄因素会有影响,儿童肠道相对娇嫩,菌群失调时更易出现黏膜轻度损伤相关的细胞变化。
二、肠道菌群检测
1.16SrRNA基因测序:
这是目前常用的肠道菌群检测方法。通过对粪便中细菌的16SrRNA基因进行测序,可以明确肠道中细菌的种类和相对丰度。不同年龄阶段人群肠道菌群组成有差异,婴儿肠道菌群以双歧杆菌等为主,随着年龄增长逐渐向成人型菌群转变;长期不良生活方式如高脂高糖饮食等会影响菌群组成,导致菌群失调,通过该检测能精准发现菌群失调的具体菌种变化情况,比如某类有益菌数量大幅减少,有害菌相对增多等情况。
2.宏基因组测序:
能全面分析肠道菌群的基因组成和功能。可以了解肠道菌群参与的代谢途径等情况,对于复杂的菌群失调情况能更深入地探究原因,不同病史人群如患有肠道基础疾病的患者,其肠道菌群情况与无病史人群不同,通过宏基因组测序能发现菌群失调与病史之间的关联,比如炎症性肠病患者肠道菌群失调往往有其特定的菌群变化模式。
三、生化检查
1.肝功能相关指标:
如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等。肠道菌群失调可能影响胆汁代谢等,进而影响肝功能,不同性别在基础肝功能上无本质差异,但年龄因素会有影响,老年人肝脏代谢功能相对减弱,菌群失调时更易出现肝功能指标的波动,通过检测肝功能指标可以辅助判断肠道菌群失调对整体代谢功能的影响程度。
2.电解质及血糖:
肠道菌群失调影响营养物质吸收,可能导致电解质紊乱,如钾、钠等电解质水平异常,也可能影响血糖代谢。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菌群失调时更易出现电解质和血糖的波动,需要密切监测;成年人长期菌群失调也可能引发电解质及血糖的失衡,通过检测电解质和血糖能了解肠道菌群失调对机体营养代谢平衡的影响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