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性鼻炎是因长期使用鼻用减充血剂等药物引发的鼻黏膜慢性炎症,常见诱因有长期滥用鼻用减充血剂等,根治关键包括立即停药、药物治疗、鼻腔冲洗、改善生活方式,预防复发要点有合理用药、定期复查、关注环境影响
一、药物性鼻炎的定义与常见诱因
药物性鼻炎是因长期使用鼻用减充血剂等药物引起的鼻黏膜慢性炎症。常见诱因包括长期滥用鼻用减充血剂,如萘甲唑啉、麻黄碱等滴鼻剂,这类药物会导致鼻黏膜血管反跳性扩张,引发炎症反应;另外,长期使用某些全身性药物也可能与之相关,但相对较少见。不同年龄人群中,儿童若因感冒等不合理使用鼻用减充血剂也易患病,成年人因不合理自行用药等情况也可能罹患。
二、根治的关键措施
(一)立即停药
一旦明确药物是致病因素,首要的是立即停用相关的诱发药物。对于儿童,由于其用药更需谨慎,家长若发现儿童因感冒等使用可能诱发药物性鼻炎的鼻用药物后出现鼻堵等异常,应及时停药并就医;成年人则需严格遵循医嘱,避免自行长期使用可能导致药物性鼻炎的鼻用药物。
(二)药物治疗
可使用鼻用糖皮质激素来减轻鼻黏膜炎症反应,如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等,其通过抑制炎症因子的释放等发挥作用,能缓解鼻黏膜肿胀、充血等症状。对于伴有鼻痒、喷嚏等过敏相关症状的患者,可使用抗组胺药物,如氯雷他定等,但需注意不同年龄人群对药物的耐受性等差异,儿童使用抗组胺药物需选择适合儿童剂型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三)鼻腔冲洗
使用生理盐水或高渗盐水进行鼻腔冲洗,可清除鼻黏膜表面的炎性分泌物、过敏原等,减轻鼻黏膜炎症,改善鼻腔通气。儿童进行鼻腔冲洗时要选择合适的冲洗压力和方法,避免造成不适或损伤,可在家长协助下进行温和的冲洗操作;成年人可自行选择合适的冲洗器具进行规范冲洗。
(四)改善生活方式
保持鼻腔清洁,避免接触过敏原及刺激性物质。例如,在空气质量差时佩戴口罩,减少有害气体、粉尘等对鼻腔的刺激;规律作息,增强机体免疫力,对于儿童来说,充足睡眠、合理饮食有助于提高自身抵抗力,促进鼻黏膜炎症的恢复;成年人也应保持良好生活方式,利于身体整体状态的调整以辅助疾病康复。
三、预防复发要点
(一)合理用药
严格遵循医嘱用药,避免自行长期使用鼻用减充血剂等易诱发药物性鼻炎的药物。儿童患病后,家长要咨询医生正确的用药方案,切勿自行给儿童使用可能有风险的鼻用药物;成年人在使用任何鼻用药物前都应咨询专业医生,了解药物的适应证、禁忌证及使用疗程等。
(二)定期复查
在停药及治疗过程中,定期到医院进行鼻腔检查等,监测鼻黏膜恢复情况。儿童定期复查可及时发现问题并调整治疗方案,成年人也需通过复查确保疾病彻底康复,防止复发。
(三)关注环境影响
注意居住环境的清洁与舒适,保持室内适宜的温度、湿度,定期清洁家居环境,减少尘螨、霉菌等过敏原的滋生。不同年龄人群都应关注所处环境对鼻腔的影响,儿童的居住环境更需精心维护,以降低药物性鼻炎复发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