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结核有全身症状、消化系统症状及其他症状。全身症状表现为多数患者午后低热等发热及夜间或睡醒时盗汗;消化系统症状包括右下腹隐痛或钝痛等腹痛、溃疡型肠结核腹泻便秘型肠结核便秘及增生型肠结核可触及腹部肿块;其他症状有长期肠道功能紊乱致营养不良及乏力、食欲减退等结核中毒症状,不同年龄人群及不同生活方式人群表现有差异。
一、肠结核的症状特征
(一)全身症状
1.发热:多数患者会出现低热或中等度热,呈午后低热为主,这与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后引起的机体免疫反应有关。在病情活动期,由于结核杆菌毒素的吸收等因素,体温调节中枢功能紊乱,导致发热。不同年龄人群中,儿童可能因自身免疫功能相对不完善,发热表现可能相对更明显或不典型;而老年人由于机体反应性降低,发热可能不显著。生活方式不健康、合并其他基础疾病(如糖尿病等影响免疫功能的疾病)的人群,发热可能更易出现且持续时间可能更长。
2.盗汗:患者在夜间或睡醒时出汗较多,这是因为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后,机体代谢增强,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导致汗腺分泌异常。对于儿童来说,盗汗可能影响其睡眠质量,进而影响生长发育;老年人盗汗则可能导致身体虚弱、电解质紊乱等问题,需要关注补充水分和电解质。
(二)消化系统症状
1.腹痛:多位于右下腹,这与肠结核好发于回盲部有关。疼痛性质多样,可为隐痛或钝痛,有时在进食后加重,这是因为进食会引起胃肠道蠕动,刺激病变部位。不同性别患者腹痛表现差异不大,但女性在月经周期等生理变化时,可能会因身体整体状态的改变而使腹痛感受略有不同。生活方式中久坐、缺乏运动等可能影响肠道蠕动,从而对腹痛有一定影响;有既往肠道疾病病史的人群,肠结核引起的腹痛可能与原有的肠道病变相互影响,加重腹痛症状。
2.腹泻与便秘交替:溃疡型肠结核常表现为腹泻,粪便多为糊样,一般无脓血,这是由于肠黏膜炎症和溃疡导致肠道吸收功能障碍及蠕动加快。而增生型肠结核多以便秘为主,是因为病变部位肠壁增厚、僵硬,肠腔狭窄,导致肠道蠕动减慢。对于儿童,腹泻可能导致脱水、电解质紊乱等严重后果,需要密切关注其液体摄入量和电解质情况;老年人出现腹泻与便秘交替时,要考虑是否存在肠道功能退化以及其他潜在疾病的可能,便秘还可能增加肠道梗阻的风险。
3.腹部肿块:增生型肠结核可触及腹部肿块,质地中等,比较固定,伴有轻至中度压痛。这是由于肠壁增厚和周围组织粘连形成肿块。不同年龄人群腹部肿块的可触及情况有所不同,儿童腹部相对柔软,肿块触及可能相对困难;老年人由于腹壁松弛等因素,可能相对容易触及,但也需注意与其他腹部病变相鉴别。
(三)其他症状
1.营养不良:长期的肠道功能紊乱,影响营养物质的吸收,患者可出现消瘦、贫血、乏力等表现。儿童长期营养不良会严重影响生长发育,导致身高、体重落后于同龄人;老年人营养不良则会加重机体衰弱,降低免疫力,影响康复。
2.结核中毒症状:除了发热、盗汗外,还可能有乏力、食欲减退等表现,这是结核杆菌感染全身毒性反应的一部分。不同生活方式的人群,如长期熬夜、缺乏营养摄入的人,更容易出现这些结核中毒症状,且恢复相对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