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精肝和脂肪肝的区别
酒精肝是长期大量饮酒致肝脏疾病,代谢中乙醛致肝细胞损伤等,早期可无症状,随病情进展有相应表现,诊断依饮酒史等,治疗首要戒酒等,预防是避免长期大量饮酒;脂肪肝是肝细胞内脂肪堆积过多病变,病因多,多数无症状,部分有相关表现,诊断依病史等,治疗针对病因等,预防要健康生活方式等
一、定义与发病机制
酒精肝:是由于长期大量饮酒导致的肝脏疾病。酒精进入人体后,主要在肝脏代谢,乙醇脱氢酶将乙醇代谢为乙醛,乙醛具有毒性,可导致肝细胞损伤、炎症反应等,长期大量乙醛积累会引起肝细胞脂肪变性、坏死、纤维化等一系列病理改变。多见于长期酗酒者,年龄上无严格特定年龄段,但长期饮酒史者风险高,男性因饮酒习惯等因素相对可能更易发病。
脂肪肝:是各种原因引起的肝细胞内脂肪堆积过多的病变。病因较多,包括肥胖、糖尿病、高脂血症、营养不良、药物中毒、妊娠等。例如肥胖者由于体内脂肪储存过多,游离脂肪酸增多,超过了肝脏的代谢能力,就会导致脂肪在肝脏堆积;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抵抗,使得葡萄糖利用减少,脂肪分解增加,游离脂肪酸进入肝脏增多,也易引发脂肪肝。各年龄段均可发病,肥胖人群、糖尿病患者等特定生活方式或有基础病史人群风险较高。
二、临床表现
酒精肝:早期可无明显症状,随着病情进展,可能出现乏力、食欲减退、右上腹隐痛、黄疸等表现。病情严重时可出现肝硬化相关表现,如腹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等。一般有明确长期大量饮酒史,男性患者若长期大量饮酒,出现上述不适需警惕。
脂肪肝:多数患者无明显症状,部分患者可出现乏力、右上腹轻度不适、肝区隐痛等。肥胖性脂肪肝患者往往体型肥胖,糖尿病性脂肪肝患者多有糖尿病相关表现,如多饮、多食、多尿等。不同病因导致的脂肪肝临床表现有一定差异,有基础疾病或特殊生活方式人群出现相关非特异性症状需考虑。
三、诊断方法
酒精肝:诊断主要依据有长期大量饮酒史,结合临床表现,如肝功能检查可见转氨酶升高、胆红素升高等,肝脏影像学检查(如B超、CT等)可发现肝脏脂肪变性等改变,必要时可行肝活检明确病理改变,但肝活检为有创检查,一般在其他检查提示且病情需要时进行。
脂肪肝:同样依据病史、临床表现,肝功能检查可能有转氨酶轻度升高等,肝脏影像学检查是重要手段,B超可发现肝脏回声增强等脂肪肝表现,CT检查可见肝脏密度降低等,肝活检也是诊断金标准,但同样多在必要时采用。肥胖、糖尿病等病史人群需重点排查脂肪肝。
四、治疗与预防
酒精肝:首要的是戒酒,戒酒是治疗酒精肝的关键措施,可阻止病情进一步发展。同时给予营养支持,如补充维生素等,对于有肝功能异常等情况可适当给予保肝药物等治疗。预防上就是避免长期大量饮酒,男性每周酒精摄入量不超过140克(女性不超过70克),1克酒精相当于50度白酒约25毫升,啤酒约1瓶等。
脂肪肝:治疗上首先针对病因治疗,如肥胖性脂肪肝需控制体重,通过合理饮食(减少高热量、高脂肪、高糖食物摄入)、增加运动等方式减轻体重;糖尿病性脂肪肝需控制血糖。同时也可给予保肝药物等对症治疗。预防上要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合理饮食,均衡营养,避免过度肥胖,积极控制基础疾病如糖尿病等,适量运动,定期体检监测肝脏情况。特殊人群如肥胖儿童,要注意控制饮食,避免高热量食物,增加儿童期运动,预防儿童期脂肪肝的发生;妊娠期女性要注意合理营养,避免过度营养导致妊娠性脂肪肝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