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结核的症状表现包括消化系统的腹痛、腹泻与便秘交替、腹部肿块,以及全身的发热、消瘦乏力等;体征特点有慢性病容、右下腹压痛、可触及腹部肿块等;辅助检查中实验室检查有血常规轻度贫血等、PPD试验多阳性、ESR增快,影像学检查有X线钡餐检查的跳跃征、结肠镜检查可见溃疡等表现,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人群有相应差异
一、症状表现
(一)消化系统症状
1.腹痛:多位于右下腹或脐周,疼痛性质多样,可为隐痛、钝痛或痉挛性绞痛,进食可诱发,排便后可部分缓解,这与肠内容物通过病变肠段引起局部肠痉挛有关,不同年龄人群腹痛表现可能无显著性别差异,但儿童可能因表达不清而表现为哭闹不安等。
2.腹泻与便秘交替:溃疡型肠结核时肠道功能紊乱,溃疡导致肠黏膜吸收功能障碍及炎症刺激使肠蠕动加快,早期多为腹泻,粪便呈糊状,无脓血,重者腹泻每日可达数10次;而在病变后期,因肠管狭窄,可出现便秘,这种腹泻与便秘交替的情况在不同生活方式人群中均可出现,如长期久坐人群肠道蠕动相对缓慢,可能影响这种交替表现,但本质是肠道病变导致的功能改变。
3.腹部肿块:约1/3患者可触及腹部肿块,多位于右下腹,质中等,较固定,伴有轻至中度压痛,肿块形成与肠粘连、肠壁增厚及周围肠系膜淋巴结结核有关,不同年龄人群中,儿童因腹壁较薄可能更易触及肿块,但需谨慎鉴别。
(二)全身症状
1.发热:多为低热或中等度热,午后为著,可伴有盗汗,这是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后机体免疫反应的表现,不同性别发热表现无明显差异,生活方式不健康如长期缺乏运动、睡眠不足者可能因机体免疫力相对低下,发热情况可能更明显或不易恢复,病史中有其他基础疾病者发热可能持续时间较长或热型不典型。
2.消瘦、乏力:由于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导致机体消耗增加,患者可出现消瘦、乏力等全身症状,年龄较小的儿童可能影响生长发育,表现为身高、体重增长缓慢,女性可能因营养消耗影响月经周期等,生活方式不健康者消瘦、乏力情况可能更严重。
二、体征特点
患者可呈慢性病容,右下腹可有压痛,部分患者可触及腹部肿块,伴有结核中毒症状时可出现贫血貌等,不同年龄人群体征表现因身体发育等因素有一定差异,如儿童腹部肿块触诊需更轻柔准确,避免造成不必要损伤。
三、辅助检查表现
(一)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可有轻度贫血,白细胞计数多正常,淋巴细胞计数可增高,不同性别、年龄人群血常规表现基本遵循此规律,但儿童贫血可能影响红细胞及血红蛋白指标更明显。
2.结核菌素试验(PPD试验):多呈阳性,提示有结核分枝杆菌感染,但需结合临床综合判断,不同生活方式人群PPD试验结果可能受疫苗接种等因素干扰,病史中有接种卡介苗者可能出现假阳性情况。
3.红细胞沉降率(ESR):多增快,反映体内炎症反应,不同年龄人群ESR正常范围不同,儿童相对较高,生活方式不健康者如吸烟、酗酒者ESR可能受影响而出现异常波动。
(二)影像学检查
1.X线钡餐检查:可见跳跃征,即病变肠段呈激惹现象,排空很快,充盈不佳,而病变上下肠段钡剂充盈良好,这是溃疡型肠结核的典型X线表现,不同年龄人群X线表现因肠道解剖结构和病变程度不同有一定差异,儿童肠道相对较细,X线影像细节观察需更细致。
2.结肠镜检查:可直接观察回盲部及结肠病变,可见溃疡,溃疡多呈环形,边缘呈鼠咬状,肠腔可狭窄,病变处活检若找到干酪样坏死性肉芽肿或结核分枝杆菌可确诊,不同性别在结肠镜检查时操作难度无显著差异,但儿童结肠镜检查需选择合适型号的内镜,操作更需轻柔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