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肌无力有哪些临床表现
重症肌无力是一种乙酰胆碱受体抗体介导的、细胞免疫依赖的及补体参与的神经-肌肉接头处传递障碍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病变主要累及神经-肌肉接头突触后膜上乙酰胆碱受体。临床主要表现为部分或全身骨骼肌无力和极易疲劳,活动后症状加重,休息和胆碱酯酶抑制剂治疗后症状减轻。
1.症状表现
部分重症肌无力患者起病隐匿,任何年龄均可发病,女性多于男性。
肌无力可累及眼外肌、咀嚼肌、吞咽肌、呼吸肌等,出现上睑下垂、复视、咀嚼无力、吞咽困难、饮水呛咳、声音嘶哑、呼吸困难等症状。
部分患者肌无力症状可累及心肌,出现活动后气促、心悸、头晕等症状。
2.特殊人群
儿童重症肌无力:常以眼外肌麻痹为首发症状,表现为上睑下垂、复视等。[3]
老年重症肌无力:起病隐匿,症状不典型,常以肢体无力为首发症状,易误诊为脑血管疾病。[4]
3.检查
新斯的明试验:通过注射新斯的明后,观察肌无力症状是否减轻,有助于诊断重症肌无力。
乙酰胆碱受体抗体检测:可检测血清中乙酰胆碱受体抗体水平,对重症肌无力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电生理检查:包括重复神经电刺激、单纤维肌电图等,可帮助评估神经肌肉传导功能。
胸部CT或MRI:有助于排除胸腺瘤等可能导致重症肌无力的原因。
4.治疗
药物治疗:胆碱酯酶抑制剂、免疫抑制剂、糖皮质激素等是治疗重症肌无力的常用药物。
胸腺切除术:对于胸腺增生或胸腺瘤患者,胸腺切除术可能有助于缓解症状。
康复治疗:包括物理治疗、康复训练等,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5.注意事项
重症肌无力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紧张。
避免使用加重肌无力的药物,如抗生素、麻醉药、抗心律失常药等。
定期复查,根据病情调整治疗方案。
重症肌无力患者在感染、手术等应激情况下,容易加重病情,应注意预防。
对于儿童重症肌无力患者,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总之,重症肌无力的临床表现多样,诊断需要结合临床症状、检查结果等综合判断。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胸腺切除术等,同时需要注意日常生活中的护理和预防。[1,2,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