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血糖症状及处理措施
低血糖有常见症状,分轻中度和重度处理,儿童、老年人、糖尿病患者有特殊注意事项,包括儿童要规律饮食等预防,老年人易有无症状低血糖需谨慎调整方案等,糖尿病患者要遵医嘱等。
一、低血糖的常见症状
低血糖是指成年人空腹血糖浓度低于2.8mmol/L。糖尿病患者血糖值≤3.9mmol/L即可诊断低血糖。其常见症状有自主神经过度兴奋症状,如出汗、饥饿、心慌、颤抖、面色苍白等;还有脑功能障碍症状,初期表现为精神不集中、思维和语言迟钝、头晕、嗜睡、躁动、易怒、行为怪异等,严重者可出现惊厥、昏迷甚至死亡。不同人群低血糖症状可能有差异,儿童低血糖可能表现为哭闹不安、易激惹等;老年人低血糖有时症状不典型,可能仅表现为意识模糊等。
二、低血糖的处理措施
1.轻中度低血糖:如果患者意识清楚,可口服15-20g糖类食品,如葡萄糖片、含糖饮料、糖果等。一般15分钟左右可复测血糖,若血糖仍未回升至正常范围,可重复进食。例如口服150-200ml含糖果汁后,15分钟后监测血糖情况。
2.重度低血糖或患者意识不清:应立即呼叫急救医疗服务,同时将患者置于平卧位,开放气道。有条件者可立即给予胰高血糖素肌肉或皮下注射,成人剂量一般为1mg,儿童为0.5mg。如果在医院内,可静脉注射50%葡萄糖溶液20-40ml,然后根据血糖情况持续静脉滴注10%葡萄糖溶液以维持血糖水平。
三、特殊人群低血糖的注意事项
儿童:儿童低血糖多因进食不足、剧烈运动等引起。在预防方面要保证儿童规律饮食,运动前适当补充能量。发生低血糖时,应尽快给予易消化的含糖食品,如水果糖等,且儿童低血糖时应密切观察其精神状态和神经系统表现,因为儿童对低血糖的耐受能力较成人差,发展为严重低血糖导致脑损伤的风险更高。
老年人:老年人常伴有多种基础疾病,如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老年人发生低血糖时,由于自主神经功能减退,其自主神经过度兴奋症状可能不明显,更容易发生无症状性低血糖,这会延误救治。所以老年人应定期监测血糖,调整降糖方案时要谨慎,身边可常备含糖食品,以便及时处理低血糖情况,并且老年人发生低血糖后要及时就医,因为其低血糖可能引发更严重的并发症,如心脑血管意外等。
糖尿病患者:糖尿病患者发生低血糖的风险较高,尤其是服用胰岛素或促胰岛素分泌剂的患者。糖尿病患者应严格按照医嘱用药,定期监测血糖,了解自己的血糖波动情况。在调整饮食或运动时要密切关注血糖变化,外出时随身携带含糖食品和写有病情信息的卡片,以便在发生低血糖时能及时得到帮助。



